优质内容的特征之一是通过设置压力与对抗性引起受众群体天然的传播欲,《天才枪手》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处理将类型化的角色和剧情在观众心中点燃的情绪引爆到极致。
1.为什么天才总是“困难户”?
平凡小人物的不凡之旅永远是浇灌在观众灵魂深处的伟哥。《天才枪手》中,两个主角小琳和班克从家境窘迫的天才少年走向作弊高手的轨迹就是典型的“英雄之旅”。
影片开始不久,两个主角人物陆续出场后,小杨就偷偷跟我吐槽“怎么聪明的人家境都不好?”套路点一出现了,天才型的角色通常与观众之间存在很深的心理距离,为了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情,需要建立人物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联系从而在重叠处引起观众的同情心。家境贫寒的设定无疑拉近了我们和天才之间的距离,很容易对角色产生代入感,由此跟随情节而起伏波动的一系列情绪都变得合情合理。
2.主角需要“欲拒还迎”的曲折
“英雄之旅”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主角在开启征途之前必然经历过一番抗拒与挣扎,这在班克的故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开始对作弊深恶痛绝的班克对作弊带来的利益诱惑是本能地反感与拒绝,然而为了让主角开启征途的动机显得充分而有据,故事特意让班克在决定命运的考试前夕遭遇“暴打”,这一“巧合”和家庭背景的设定不仅仅是为了引起观众心中的愤怒与怜悯,更是加深了我们与班克之间的联结,从而让观众在班克的立场上感受到角色的无助与无奈,为班克之后义无反顾地加入“作弊团伙”铺垫了理智与情感两方面的原因。同时,这一曲折的经历加深了影片的情绪感染力,不断巩固着观众与电影的情感连接。
3.导师既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情人”
无论是《指环王》的弗罗多还是哈利波特,英雄总是少不了导师的引领。而导师在《天才枪手》中是一个颇有意思而且值得讨论的设定。
对于女主角小琳而言,她的灵魂导师无疑是她的父亲,从入学与校长谈判到组织“作弊团伙”,父亲一直是她所作所为的动机所在,同时父亲也充当着小琳心灵的安慰剂与指南针,这在小琳最后选择坦白自首时父亲的一句“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中到达了情感释放的高潮。这种具有天然亲情羁绊的导师角色很容易使观众动容。
同时,班克的“英雄之旅”也有一位导师,就是影片女主角小琳。不得不感叹影片设定的巧妙,女主的导师身份与男主的迷茫无助蕴含着清浅的暧昧“火花”,而这一丝若有若无的情愫与紧张冷硬的情节形成一种反差,再不需要更用力的情境强调,这种反差有着一种巧劲,不经意间就散发着青春期暧昧的清新与美好。举重若轻大概也可以形容这种情节设置的煞费苦心与最后呈现效果的云淡风轻。而最巧妙的转折无疑是女主与男主导师身份在结尾处的互换。班克在小琳或多或少的鼓动下一路走向“黑化”,我记得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感触很深“最无辜的班克最后受到的伤害却是最深”。正是这一转变使得小琳悬崖勒马,及时回头,在这样的历程中班克又何尝不是小琳的导师。这种随着情节推动积蓄的情绪势能在最后两人的分化与决裂中达到巅峰,使得整个情节更加合整,有着串联起来的冲击力量。
4.反差让我们高潮
影片最明显的两处反差体现在小琳的“投案自首”和班克的“万劫不复”。小琳这种浪子回头式的精神升华和看似政治正确的结尾却在无声的落幕下留出了人性回味的余地,而班克的“一黑到底”仿佛是影片最后涅槃式的“于无声处谴责”。呼唤人性从来不需要口号,《天才枪手》的不落俗套恰恰是对电影精神内核的回归。电影需要反差的悬念,但是人性从来不需要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