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进心门的书|《我们仨》

文/何以今昔昨


杨绛先生作品

近日,有幸拜读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读后,伤感越发地浓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用了平实的文字来讲述杨绛先生和他的爱人以及女儿的一生,但内容却像一只无形的手,带着柔韧的劲儿,死死地把我的思维拉住,不能自拔,我的情绪会随着内容而变得哀伤或是崩溃,仿佛比杨绛先生本人更要伤感。可见杨绛先生的写作功底之深厚,实在是令人佩服并敬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走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一部以梦境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瑗两人发病去世前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还是那么平淡,仍是那么幸福。女儿阿瑗每天忙活着去学校教书,置身于教育事业中,爸爸妈妈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每天早上自己做早餐,坚持文学工作,只是有些心疼女儿工作量太大,希望女儿早点退休好好休息。一家人互相惦记,互相扶持,平淡而幸福滴生活在一起。

第二部《我们仨走散了》

第二部分仍然延续梦境,是全书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梦中一家三口走上古驿道,在古驿道相聚、相失。古驿道是杨绛先生的寓所,白天她去钟书的船上(医院)陪伴,晚上又梦着去阿瑗的病房看望,只有她一人住在寓所里,感觉家都不是家了,而像一所客栈。每日只见钟书的船缓缓地顺流而下(钟书的生命在陨落),阿瑗也备受煎熬,杨绛先生一人在奔波,累的不轻。只是相比阿瑗的病情,钟书显得稍微舒服些,每日发烧、退烧,而阿瑗一直饱受腰痛的折磨,可她却坚强乐观,总是安慰妈妈放心。

时间终究是要流逝的,终于在1997年和1998年前后相距紧紧一年的时间里,阿瑗和钟书相继离世,一家人在古驿道上走散,只留下杨绛先生一人独自守在这里。

原文摘抄: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一个人

从此,一个团圆的家只剩下杨绛先生一人,在失散前的最后那段日子,是她独自在坚持,在传递女儿与父亲之间的思念和爱,是她坚毅地支撑那个快要破碎的家,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忍受着将要失去双亲的疼痛,眼看着他们一步步地远离自己,这种痛苦是怎样的难忍,这种孤独是怎样的恐怖,只有杨绛先生自己知道。她说:“从此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这种告别一生经历一次也是刻骨铭心的痛。

团聚的日子越是幸福,分离的时刻越是痛苦,可先生很坚强,也很乐观。在最后独自在世的日子里,她仍然坚持写作。对于家庭,她一生甘愿付出,默默奉献。对于工作,她认真负责,甘受平庸。如果要说先生哪里最吸引我,一定是品格。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三部分是对这个家的回忆,从与钟书相识到阿瑗出生,从团团圆圆到踽踽独行。单从这一部分的名字就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只剩一人了。

原文摘抄: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钟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作为一个妻子,她细心呵护,钟书拙手拙脚,常常出错,可先生都能修解决;作为一个母亲,她尽职尽责,给孩子最温暖的爱和保护;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她为人正直,不偏不倚。困难的时候,默默忍受,不误工作,好的时候,报以感激,更努力工作。遇政治特殊时期,两人能做到不多说话,不犯错误。

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如常人一样,有欢乐,有困苦。只是常人总是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细节,而他们却总能看见、感受并记录下点点滴滴。我们也许都会经历生死离别,可我们不一定有勇气再去回忆原来的生活,因为每一次回忆都是扒开伤口。即便是有勇气去回忆,我们也不能完整真实地描述出来,而先生可以。

是《我们仨》这本书让我突然间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琐琐碎事的小事,几十年的日子就是在普通中呈现的。合上书,心情久久未平静,我想我应该从新审视生活,抓住瞬间的好与坏,记录下平凡的时间,认真体会生活的苦于乐。因为,生活本就是这样平凡,只是需要我们去感受不凡。

很开心也很荣幸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学到杨绛先生身上坚毅的品质。由于资质尚浅,对作品感悟有限,如有曲解原文意思,表示抱歉。在此表示对杨绛先生的佩服和尊敬。谢谢您让我们有幸读到一本好书。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