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风物——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也称光面。一碗仅汤中码放整齐的面条而已。朴实无华,价格低廉。然而在过去,却是不少普通上海人喜爱的面点。若在阳春面上放上焖肉、辣酱、爆鱼、咸菜肉丝、爆鳝、虾仁等浇头就可称为“花式面”。能够经常吃得上花式面的,一般都是收入颇丰的人士!
对我而言,阳春面却是我童年时的记忆、中年时的喜好,晚年时的感叹!
小时候,很小,大概四、五至五、六岁吧。曾在我姨妈家住过一段时间。姨父母是摆小吃摊的,经营的品种有:麻球、面饼、汤团等。当初的摊址是在“北菜市场”旁的晋元路,记得在姨父母家摊的左、右还有其它的摊点:有供应大饼、油条、粢饭、豆浆的、有卖“菜肴”的,还有卖汤团、生煎的……。
姨母家摊位的左面,是一家阳春面摊,摊主叫杨根,他老婆叫秀英。我叫他们为伯伯、阿姨,他们空闲时会逗我玩,蛮喜欢我。有时,市口做的差不多时,吃客少了,他们会在蓝边碗里,下那么半碗阳春面让我的姨母给我吃。面端到我面前,先是一股淡淡的肉香飘啊飘的悠悠地窜进我的嗅觉系统,随之而感受到的是一阵沁人肺腑的快感。看碗里,面条整齐地码放在乳白色的汤中,汤中浮有青翠的小葱。食之,则感觉其面条软、硬适中,滑爽异常。加之汤的鲜、葱的香,人虽小,却也总是几大口就将其连汤带面的包销了。记忆中,我小时的阳春面真香、真鲜、真好吃。我也曾叫我妈妈下“阳春面”,并要妈妈下杨根伯伯摊上的那种面。但总感到,家里的面总没杨伯伯摊上的好吃。为什么自家下的面不好吃?小时候的我,搞来搞去搞勿懂,这是我童年时对阳春面的记忆。因为阳春面而至今仍依稀记得杨伯伯及秀英阿姨的音容笑貌——这,已是五十多年前的记忆了!
若干年后,长大的我也进了餐饮业,第一家我工作的单位是淮海中路上的“鸿兴菜馆”这是一家综合性的餐馆,既供应菜肴(苏锡帮),也供应点心。点心的品种一年四季因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春、秋二季:各式热面点、大小馄饨、生煎、蟹壳黄、大包、小茏。夏天的点心则有:各种花色冷面、冰冻酸梅汤、绿豆汤,夏天的早市也供应热面点。冬天:除各式热点外,还供应鲜肉、芝麻、豆沙汤团,还有一客四只的肉丝、豆沙春卷……。
我的专业是“红案”(切配与烹调)。与“白案”(点心)虽工种不同,但生意忙的时候,仍需大家“打统战”,我也得烧“面浇头”供捞面师傅派用场。有时,还得帮捞面师傅“吊汤”,所吊之汤,为“阳春面”及各式面点所用。至此,小时候,“搞勿懂阳春面为什么好吃”的记忆,才有了答案!
阳春面为啥好吃?首先是面汤的制作;面汤大都用鸡、鸭、猪蹄、猪骨、黄鳝骨……等鲜活原料制成,考究的汤不但要撇去浮沫,还需放入其它的原料进一步地让污物从汤中分离出来,使汤不但清撤而且更加鲜淳。这过程称之为“吊汤”。当然,一般的面店,面汤不会如此讲究,但不经过“吊”的白汤是绝不可少的。
其二是调料。有点名气的面馆不会将面的调料分而用之,而是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用的时候,每碗面里一次放若干就行了,不要小看这调料的配制,有的捞面师傅还秘而不宣呢,需知,这也是“秘方”啊!
再就是面的制作。要做到煮熟的面,软、硬适中,口感有筋道,制面工艺本身有讲究。记得那时店里的面条不是粮店里买来的,而是面馆一般都有自己的切面工场,自做的面,其“吃口”就是与粮店所卖的不一样!
当然,好吃的阳春面,除了上叙的因素外,还有大容量下面的铁锅,适当的火候,师傅的捞面技术……!
记得当时鸿兴馆每天做生意时的情景;每天晨六点左右,开门营业。随着客人的增多,店堂里渐渐的闹猛起来。那时没有电脑开票,由帐台上的收票员根据客人所点的品种开票、收钱。然后客人坐在位子上,这时会有堂倌(服务员)过来,根据客人所点的品种向厨房间吆喝,如:“哎没来哉,阳春面、焖肉面各一碗啊、光面要宽汤、硬面、免香头;焖肉要壮一点啊”!这里服务员叫声刚落,另一台接待客人的堂倌又叫开了:“哎没来哉,大馄饨一碗,另加一客生煎,要快点啊;迪一位客人阳春面要干挑、重辣、重香头啊”!不多久,厨房间则会响起铁勺敲铁锅的声音,它是告诉堂倌:“客人所要的点心,已制作完毕,可以进来拿给客人享用了”——这就是过去上海滩上老式饭店中特有的服务方式:“响堂子”。“响堂子”,是用沪语表达的,那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时而悠长、时而响亮,煞是好听。现今,这种特有的老饭店的吆喝声,在上海已绝迹了。
九时左右,早市将落,是店内职工吃早饭的时候。早餐品种,一年之内,多数是阳春面,但职工们却从未对阳春面抱怨或嫌弃过,食时,总是那么的专心一致,津津有味。有时,我们也会弄一块焖肉或者咸菜肉丝之类的“浇头”,但必须是自掏腰包。能有一块在阳春面汤里的焖肉,或其它“浇头”的调配,锦上添花的阳春面绝对算得上是多数人喜爱的美食!
就我而言,想不到因职业的原因,吃阳春面,竟吃上瘾。自打年轻时到现在,没面吃就会感到混身的不自在。可以说,与饭相比,面竟成了我的主食,成了我的喜爱。因喜欢吃面的缘故,我家里的冰箱,常年备有自制的焖肉、辣酱、爆鱼等“面浇头”,以供不备之需!
时下,已退休的我,除了在家吃面条外,有时会心血来潮,去外面寻找好吃的面条。尤其是想寻找到童年时代杨根伯伯摊上的,及鸿兴馆的“阳春面”。外面的面馆虽很多,什么正宗的“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还有外来的“味千拉面”“意大利面”……,但要找到在过去凡是面馆都会供应的阳春面却很难。像样的面馆,一碗花式面动辄就要十几、二十元。甚至于三、四十元。即使有的面馆有阳春面卖,但牌子也只是挂在不起眼地方。食之。则感到其阳春面的滑爽、软硬,面汤的鲜、香、淳等口味也大不如从前。也许,这因是阳春面利微的因故,也或许,口味的退化,因是环境污染的原因、养殖科技过分先进而导致动、植物等食品原料变异的结果。总之,以前阳春面那特有的美味,只能存留于记忆中。真的很感叹!
原创帖发表于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