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了黑客与画家,第一章便是对书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长篇论述。作者作为一个资深的书呆子非常专业的论述了作为书呆子的必备素质。可能很多人觉得书呆子这个贬义词是配不上必备素质这个词的。但是在我看来书呆子确是个如假包换的褒义词。最近我也在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书呆子。所以这一章顺理成章地成为我通往书呆子之路的一个指南。
在大家的印象中,书呆子一般都是戴着几千度的眼睛,手中捧着几千页厚的书,对外界的反应迟钝而幼稚。然而事实真的如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没有人能剖开他们的大脑,看看他到底在想什么。作者作为一个书呆子,以他的语言天赋向我们描述了书呆子的心理跟大脑活动。比如当下书呆子care的点根本跟你不在一个频道上。你想变得漂亮,他想解开哥德巴赫猜想,鸡同鸭讲当然话不投机半句多。按理说这种情况下大不了一拍两散,各找各妈,那为什么是书呆子被赋予贬义而不是另一方呢?这就关系到主流与非主流的问题了。尼采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错乱很少见,而一个国家,社会,组织的精神错乱却很常见。我想这可能是书呆子沦为千夫指下场的主要原因,这个社会说话做事不经过大脑的人太多了。也许在当下他们表现出来的要更机灵一些,但是一个人能在不读书的情况下机灵多久?谁都不能保证。
本来想为那些呵斥书呆子的人找个台阶下,然而前思后想却没办法找到。有人会说赵括纸上谈兵是最最愚蠢的书呆子,那些只懂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八股学士是书呆子,书呆子的例子数不胜数。然而我觉得,他们并不是书呆子。作为有梦想,有作为的人,他们同样也头悬梁锥刺股,跟这些典故的名士一样值得尊敬。如果我们要取笑这些因为际遇没有得到爆发,或者是上天安排而失败的人。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支撑我们这一代追逐梦想的心呢。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痛恨书呆子,是因为他们痛恨那个已经做出努力却一无所获的自己。诚然,每个人都不想无知地活着,再坏的学生也动过把书学好的念头。然而,与之不匹配的付出,或之前留下的空白都注定无法再短期内迎头赶上。于是他们开始自暴自弃,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攻击书呆子上面来,并发誓自己一辈子都不打算做书呆子了。因为不去尝试,便没有失败。
书作为人类知识的主要承载,记录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人如果连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很遗憾的,在某种意义上,你的生命只有一秒钟。所以不要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在车上,在船上,大方地拿出你背包的那本书。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