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进城参加一个会议,在路上堵了一个小时之后,快到的时候,会议已经差不多要开始了。想着举行会议的酒店就在附近,我匆匆忙忙从停车场走出来,就凭着感觉四处找。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找到地方,这才打开了手机导航。跟着导航走,发现自己刚才完全走错了方向,南辕北辙,多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就迟到了。要是一开始就先停下来弄清楚该忘哪走,时间上、力气上都可以少浪费一些。
这两年我在的公司由盛转衰,走了一个合伙人,跑了一个大客户,之后陆陆续续每个月都有人在离职。公司的老人养尊处优,年轻人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我也在想着换一份工作。虽然有换工作的念头,但是总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每当有朋友问我想换个什么样的工作,我又说不上来。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离开,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应该要做点什么。
我反复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些什么才会有前途?
朋友转给我一篇领英上文章,题目叫做《都说要做喜欢的工作,我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工作?》。文章提到,每个人受激励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钻研技术,让他们去管理,即使能够获得随之而来的权力,他们并不觉得开心。就像一些教授和医生,他们更享受做研究或者治病救人,在行政上、人事方面的投入在他们眼里反而是累赘。如果一件事情,我们觉得是重要的,那我们就会有很强的内在动机去付出努力、采取行动,并且乐在其中。
文章列举了德国心理学家斯普朗格的研究。斯普朗格认为,我们看待时间的职场内在动机可以分为6中,分别是:理论导向、实用导向、唯美导向、社会导向、个人导向和传统导向。
理论导向:注重知识,喜欢新知识,爱学习,希望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
实用导向:注重投资回报率,关注每项投资在时间、资源上的收益最大化。
唯美导向:注重成长、美与和谐平衡的生活。
社会导向:注重服务,助人为乐。
个人导向:渴望权力,注重个人被认可。
传统导向:注重信念和原则,追求人生最高的意义。
一个人要去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在回到我想做什么这个问题上,探究自己具有哪些受激励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契合。我觉得我自己比较偏重于实用导向、社会导向和唯美导向。通过这个定位,我试图由内而外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
寻找机会当然是需要多向外看的。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在迅猛发展,如何在一个个浪潮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是很值得努力探寻的。我开始阅读更多的最新期刊,了解身边的朋友在做些什么,一边积累知识和见闻一边寻觅适合自己的机会。
不管是向内还是向外的了解,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我觉得,人想要改变的时候,在迈出下一步之前,仔细的思考和探索,即使看起来是停滞不前,这些付出和等待也是值得的。好比我去找那家第一次去的酒店,停下来把路看清楚了再走,比盲目感觉着去行动,最后回过头来看,那个停下来的时刻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艘船,若是在快速航行的时候改变方向,需要的时间和动力,远远比停泊的时候要多。一旦我们全速前进,要再去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在我们全力以赴之前,努力把自己和世界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想这样我们就有更大的可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