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遭受了两小时狂轰滥炸的音响,厚厚的近视眼镜上面架着3D眼镜,箍得耳朵生疼。慢慢随着有老有少有情侣的队伍走出电影院,我长吁一口气:
终于结束了。
先前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出了《寻梦》的票根,并配上“一定要看!”、“这趟来对了!”等一系列推荐语。看完这些状态,我赶紧去豆瓣搜索这部刚上映的电影,仅从标题上看,豆瓣的基调基本和朋友圈差不太多:
“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动画电影”、
“曾经的皮克斯又回来了”、
“年度最佳的电影音乐大碟”
......
刚走出电影院,没一句赞美能用得上。
满怀期待地买了电影票,满怀期待地进了电影院,一脸失望地离开。
首先,它的主线很传统,也很老套:
墨西哥是个音乐天堂,在音乐国度里竟然有一个家族视音乐为妖魔鬼怪,全心全意将手工制鞋做好做大,其原因是小男孩米格的曾曾祖父当年为了追求音乐抛妻弃子,曾曾祖母定下了“闭关锁国、不提音乐”的家族规矩,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但到了米格这一代,音乐天赋极强的米格不愿接受“制鞋”的设定,一心追随曾曾祖父脚步的他面临着梦想和家庭的抉择......
皮克斯的故事大多围绕着“梦想”、“家庭”、“友谊”这些人类最真挚最宝贵的事物,这一次用音乐代表梦想,用祖辈的束缚象征家庭,将两个都很重要的因素摆在了对立面,作为整个故事的矛盾点。
但矛盾塑造得过于水火不容,最终并未解决。
米格凭借一首《Remember Me》,不仅唤醒了曾祖母对父亲的记忆,还仅用一首歌的时间说服了包括“老顽固”祖母在内的所有家人,这只有天籁之音才办得到吧?
另外,一心一意追求梦想的小男孩在影片末尾表了两次态:“还是家庭最重要”,这使得这部影片的两个硬核由于没有统一协调而崩塌了一半,莫名其妙的妥协也没能升华任何主旋律。
如果去掉曾曾祖父被谋杀的这一历史事件,梦想和家庭的矛盾让我怀疑自己在电影院看《xx好声音》。
既然获得赞美的原因不是好剧本,那一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没错,《寻梦》重新塑造了冥界,一个与中华文化和恐怖片里不一样的冥界。
电影中,这个全是骷髅的世界不仅存在,而且就在人们身边。每年的亡灵节,逝者都会重返人间,只不过阴阳相隔,活着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
重要的是,这个冥界一点儿也不恐怖,有欢声笑语,有嗨到翻的演唱会,有狂欢派对,活脱脱一个阳间的镜像。
但既然是镜像,它也有贫民窟,有流浪汉,有办事效率低的机关机构,有荒唐可笑的卖友求荣。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儿不过是阳间的延续,你生前所有的名声、名望都会在这个冥界继续发光发热。
歌神在阳间潇洒走一回,到了冥界依然拥有大量拥泵。有权有钱的人继续有权有钱,非富即贵的人继续非富即贵。
更匪夷所思的是,终极死亡的原则是这样一句话:
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remembers you.
这也是很多影评在称赞该电影时放在重中之重的金句,但这句第一遍听上去很感人的大道理,才是这部欢乐大团圆电影最恐怖的地方。
歌神生前声名远播,所以大家都记得他,他的音乐流芳百世,那么他会在冥界逍遥自在,甚至拥有歌迷烧给他的巨型吉他墙;
有家族的人代代繁衍,上一代教育着向下一代,下一代惦记着上一代,所以亡灵节已经成为家族的组团旅游。
可没有名气的人、没有家庭的人,难道不值得被记住吗?
难道必须有一个可歌可泣的事业,或者有一个能被记住的家族,这样的生命才值得延续?
如果我兢兢业业工作,忙忙碌碌上班,虽然没有大的功劳,但每天为我的饭碗和社会默默做出小贡献,过着总是离理想差上那么一两步的生活,那么按照电影的逻辑,我踏上冥界的第一步便该化为粉末。
或者,我碰巧是个不婚主义者,是不是连踏上万寿菊桥的资格都没有?
我想我们的存在、你的存在、每个人的存在和延续,都不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不是让家人记住,也不是让世人记住。
从迷茫混沌中找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万千思绪中坚定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从娘胎里蹦出来活这一趟应有的态度。
活着本就不容易,还要为赚一个名声、为了能在下一世吃得开、为了多一个人记住我而惶惶奔跑,累惨了。
到了那边儿,碰巧您能记得我,我站起身跑两步来到你跟前儿,“您费心喽”;碰巧您不记得我,相见就是缘分,咱们来世再做朋友。
有记忆便能遗忘,有存在便会消亡,管你是real death还是fake death,时间总能给出答案。
读完这些文字,想来想去,在一部卡通片里谈什么哲学与人生?说不定只是一个单身狗的自我陶醉呢?
想想也是,电影只能拍出十分的动画,五分的童年,一分的人生,剩的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