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点,入夜时分,足少阴肾经运行旺盛,主纳天地精华,人体气血经过一天的运行,此时开始进入收敛潜藏的时候,不过这节日的声音,是无论如何也藏不住的。在隔着四五层玻璃窗的外面,鞭炮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然后是十五六里意外,正上演着这座小城年尾的狂欢,这狂欢的主角正伴随着哔哔啵啵的声音,纷纷散落在墨色夜空当中,和大大小小的造型灯争夺一双眼的惊喜和绚烂,一个带着遥远的温度,一个看重近在咫尺的触及。
中国人的“元宵佳节”,万年历上的“上元日”,烟花是我对这个节日印象最深的符号,比起汤圆这种南方的甜品在过往的日子当中停留的时间更长。爸最是不会哄孩子,我一直这么想,直到三十而立我还是觉得,他得让着我,因为他是我爸,我是那个在他面前不收着脾气的闺女。过年他给家里孩子们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烟花,九十年代,家里放得起烟花的很少,可我们家的院子里总会有一串串的蝴蝶花火,点燃之后这些发光的小东西,会围着整个院子转圈儿,一条条金色或者银色的火线,在燃烧的一两分钟时间会带给孩子们无比的欢乐和兴奋,就算是熄灭在角落里,也要特意去看上一看,才算结束。元宵节是举家出动去街上寻找烟花踪迹的大日子,我们会早早吃过饭,收拾完碗筷,在爸妈的带领下去大街上随意的走动。沿着远处烟花的方向,一边走一边品评猜测,这朵儿很大,那朵儿很漂亮居然还落下好多好多的小降落伞,东边那片是有名的某某公司,西边那片据说是新建成的某某工厂,不拘泥方向,只跟随天空绵延不断的灿烂,小城不大,身边总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聚起来又散开去,像是风中的麦浪在烟花碎裂的声音牵引中齐刷刷的抬起头,又转而纷纷侧目,追随刹那耀眼,此刻的月亮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睡懒觉去了,因为这一夜的人间,姹紫嫣红的烟火足以照亮每一条归家的路。
想来工作都有近十年的我居然是第一次独自过元宵节,桌子上摆着各色的元宵,甜的,咸的,再准备一桌喜欢的菜肴和零食,饱腹之后到大街上去看人流,看烟花,估计是在工作中承袭了规则,在忙乱的生活当中只剩下规律,所以我觉得流程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些都对,这就是节日,在某个时间,完成某件事情,不过当我站在宽敞的道路上,漫无边际的目送车辆和人群从我眼前走过,我在做什么?我要去哪里?没有答案的我开始想要逃离,这些明灭的烟火没了往日温度,四处的鞭炮声也单调索然,我抄着手慢慢走回家里。
我想起几天前好友曾在朋友圈当中提出要求,元宵节我要放一百个烟花,情人节我要点燃100个蜡烛,然后站在蜡烛里继续看烟花,有越来越多的身边人把这节过成了一样东西和一串不具名的数字,带给我们快乐的不是什么节日,而是过节的名头和这名头底下赤裸裸的欲望。只有当你身边那个你认为会永远存在的,陪你过节的人消失在人群中,消失在生活里,你才会懂得,节日过的是“在一起的感觉”,不是放在手上的东西。东西虽多,如果缺了那句简单温暖的,“节日快乐,快快长大”,缺了那双握着的手,你也会觉得再多的烟花也无法照亮心里那缺掉的一角。
元宵节,烟火陡起,夜色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