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几乎人人都想要,但过度追求却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过度追求安全感,必定是以放弃很多潜在的机会为代价。
大部分人是这样的:时时刻刻关注身边所有可以被关注的东西,而且非常害怕竟然有被自己遗漏的。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呢?
由于他们不能深入长期的观察,不能深入长期的思考,由于他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所以实际上他们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不知道可以有过去,有将来,他们只有现在,一个没有过去将来做对比的现在,于是他们就只能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房子的安全感
很多人对于房子有一种执念,觉得有房才有家,房子是安全感的象征,其实这种想法在通货膨胀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情况下,成为很多人买房的动力,并且可以借由货币增发而坐上财富快通车,进而快速将负债转变为资产。
这个功能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少数可以在短时间让自己的资产实现裂变的渠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房子都有这个功能,大概率来讲或许可以这么说,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
并且由于大城市板块轮动理论,即使购买也要选择有潜力的板块,也就是政府会大规模投入资金兴建各种硬件设施的区域。不过由于时间的作用,也有可能之前板块轮动后的区域后期也会由于价格较低而成为价格洼地,不过能看出这之前的区别以及之后的发展潜力就需要很多智慧和相当的知识储备了。
不过对于这个观点并不是很多人都会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房子占据流动资金的金额过于巨大,这也意味着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旦购房,就意味着跟很多机会说了再见。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成本就是你为了某事或某物放弃了原本可获得的最大利益。
生活在资产收益远远大于劳动性收益的今天,放弃买房这个收益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并没有购房以后资产收益大。
因为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所分享到的经济收益大部分都来源于工资和其他兼职性收入,可是这个收入对于房价高启的今天无异于杯水车薪。
或许有人会争论说对于年轻人而言,买了房以后,未来的无限可能也许就要大幅缩水,这种安全感其实本质上是以放弃了未来可能会产生的更大的安全感为代价的,因此买房并不会让安全感凭空产生,它只是一个交易行为。对于这种观点我并不赞同,在通货膨胀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即使你可以通过一些技能赚到一些钱,可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过不了几年,你的资产就会大幅度缩水。更何况能够凭借自己工资性收入来大幅度增加自己资产的人或许只是每个行业前2%左右的人,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很难跻身到此行列。
当然能力特别强的或许有机会跨越这个鸿沟,可是你明明可以坐上快车道,却非得选择裸奔,非得拒绝大的形势,这未免有点迂腐。
还有人会说投机品的涨跌,这是从事后去看的,不能因为近10几年买房的人看上去资产的表面数字升值了就说买房有安全感,年轻人努力工作能跑赢房价的还是不少的,更何况房价上涨还只是个概率事件,若是不大幅上升了呢?就会被工作上的成长远远甩在后面。
对于这个观点可以从2003年以后的政策来寻找答案。我们很多人都关注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之后,我国为了防止经济大幅度的下跌而发行了4万亿,实际上2008年的四万亿从来都不是一个特殊的数字,2008年也不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要是你知道之后的货币发行量估计你会大吃一惊,有机会可以找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看。
对于上文中提到的房价上涨的幅度会被工作上的成长远远甩在后面,这在特定的前提下是成立的。
这个特定前提是政府货币发行的速度下降,不实行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或许货币政策。但是寄希望于开动印钞机就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在GDP70%的增长中都是靠投资拉动的背景下,大量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个位数,好多都是靠卖房获得资金勉强维持度日,大量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也不超过卖北上广深的一套房所得多的时代背景下,竟然有这样的奢望,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了。
也有人说可以创业啊,殊不知前几年火热的三里屯里激情的创业者现在还剩下多少?据说七八成的创业者都死在了下一轮融资之前。你觉得你是哪个幸运者吗?
况且创业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以为打打嘴炮就能赚钱,未免有点幼稚可笑。你懂得公司运营之道吗?怎么用最少的代价来获得优秀人才的加入?怎么管理这些人?工商税务怎么报税?怎么报税最省钱?合同怎么签订?条款怎么制定有利于自己?遇到竞争对手怎么办,采取什么战略精准打击对手?怎么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并且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么向外宣传公司形象,企业真正的优势是什么?怎么防止公司的核心被竞争对手知道?怎么找到客户?怎么跟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客户凭什么只跟你合作?
还有很多很多,你觉得你真的能应对吗?再说你能想到的生意,目前来说,大部分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有时你可能觉得自己的商业计划完美无缺,肯定能赚钱,那么你可以去市场上看看你这个计划是否真的赚到钱了?
在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大概率来讲你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主意的人,凭什么大家想到都没做啊?你突然之间就好像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于是就一头扎进去了,后来满身疲惫的发现原来别人都不做是有原因的,或许有很多你之前压根想不到的困难出现,而这个困难直接导致你这个项目死在了摇篮中。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还有各种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即使最后赚到钱还要交各种所得税。更不要说还要面对各种公检法部门的各类检查,消防,卫生,环保,税务部门的每次例行检查都是你利润大幅度缩减的时机。你要是违抗,后头自然有你要吃的苦。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要矫枉过正,即使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有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在创业也能赚到很多钱,这是真正的勇士,理应得到我们的赞扬。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
上文谈的事情并不指这些人,只是这类人比较少而已。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接受自己能接受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对于自己无力控制的事物坦诚接受就好。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当好好的客观的评价和看待自己,想想自己是否是那佼佼者中的一员?
更何况在职场上有35岁现象,现在很多公司招聘都提到要求35岁以下的人,那么35岁以上的人都跑哪去了?难道这些35岁以上的人都是因为能获得很好的收入而提前退休了?没退休的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下,在职场职位需要很多新技能而自己又缺乏相应的技能下,这些人又该如何生存?
当然并不是否认说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的很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悲惨的后果。
如果看不清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只希望追求高晓松宣扬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注定会被时代发展的大轮狠狠碾在车轮底下!
爱情里的安全感
爱情里有很多的误区,其中一个就是过度追求安全感。比方说很多人会去查伴侣的电话、微信,时时报备甚至安装定位,还会像猎犬一样嗅他们身上的气味,这些都不是源于爱情。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是呢?我是因为在乎他(她),怕失去他(她)才会这么做的啊,这不是爱他(她)吗?
这真的是爱对方的做法吗?实际上这种说法极度错误,你害怕的不过就是对方的背叛罢了,为什么害怕呢?因为一旦对方背叛,受伤最大的就是你。所以你不是因为爱他(她),恰恰是因为爱自己才这么做,而你所有的行为,只是出于恐惧。
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恐惧,所以一切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哪怕仅有一丁点的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都会非常害怕,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多的掌控。这种心理其实就是巨婴心理,总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以为世界是围绕着他自己转的。
另一些人,他们觉得没有对方不能活,同时要求对方也没有自己不能活,所以他们看到对方没有自己也活得很好的时候,会莫名恼火,其实本质上不是对对方的恼火,而是对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没有你,而你却可以没有我?这是由于他们搞不清楚 “爱”究竟是什么。
还有一些人常常把喜欢和爱搞混,其实喜欢针对行为,爱则是针对人本身。你喜欢的只是那个人表现的行为或者是经过你改良以后的那个人而已并不是爱这个人本身。
可以对照奇点,谭宗明和小包总对安迪的爱。奇点喜欢的是经过他改良以后的安迪,考谭喜欢喜欢的是理性如斯的安迪,而不管奇点还是老谭更多的是爱自己而不是安迪本身。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可以不喜欢他(她)的行为,但这不妨碍你的爱。这就好比是小包总对安迪的爱,不管安迪本身是怎样的?爱的就是这个人本身,不管理智如斯的安迪,还是有精神病倾向的安迪,他爱的都是这个人本身。
爱克制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对方,所以你也不会过多要求对方做太多改变。如果你因为不喜欢他(她)的某些行为导致你不爱了,那么就表示你从一开始就没爱过,只是喜欢而已。
所以请记住:依赖不是爱,爱自己不是爱,喜欢也不是爱。爱情里的安全感只有你自己可以给。
有时我在想人其实就是一个孤岛,固然生命旅途中有很多人来来往往,然而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你自己去面对一些事,而这些事别人根本代替不了。客观世界就是你头脑中的一种反应而已,自己到底怎么度过这一生,其实真正决定能否怎么活的主人是你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如何看待你其实根本不如你想的那么重要,更何况很多人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楚又谈何能认清你呢?于是向内寻求自我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愿你能找到你内心的支撑力量,活出自己想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