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成儒老师和郭敬明的辩论战,已经被网友玩成了一部又臭又长的电视剧。很多人纷纷在各种平台,晒出自己中剑后的冷漠表情,以此来响应郭敬明所谓的“演技全在内心”的诡辩论。
好家伙!
我直接好家伙!
两期节目贡献了好几个热搜——第一期分上下期。
什么尔冬升严厉、尔冬升痛骂小鲜肉等等,甚至就连大鹏情商都能上热搜。最新一期的《演员请就位2》,毫不意外又诞生了诸多名场面。
郭敬明与李成儒的互怼重燃战火,起因是郭敬明给了一张有争议的s卡,董思怡问导演们给s卡的标准,李诚儒和郭敬明又争论起来了。
在上一次郭敬明与李成儒的舌战中有一句名言:你可以不喜欢它,但请允许它的存在。而在这期节目中,郭敬明又强调了一遍,只不过没有像上一期表达的那么全面。
新人何昶希参演了《陈情令》片段,就参演效果来说是相当不理想的。赵薇很明确地谈到一个细节。就是何昶希被剑刺中的感觉,观众们都可以感觉很假。如基本功过关的演员,即使是一根竹杆,都能表现出被刺穿的感觉。意下之意,何昶希不行。
可是郭敬明在最后却给了他一张S卡!惊吓到了众人。就连后台的演员都坐不住了。
董思怡发出提问:他是来当这里是《少年之名》来选的啊!
下一轮表演完成后,董思怡问出了后台观战演员们的疑惑:这给S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呀?然后就此揭开了第二期开撕名场面:
后台演员吃瓜吃得不亦乐乎,导师之间煽风点火、见缝插刀,也都恰到好处。李成儒扛着大炮狂怼,大鹏作为主持人居然还搞“站队”……
郭敬明的做法就是把最差的学生直接报送名牌大学,然后和前几名的学生说,虽然你们的机会少了一个,但是你们知道吗?
差生也要给机会的!!!!
我看了何昶希的表演,其实坦白说不是特别好,郭敬明也直说了不太好,但他还是给了一张S卡。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走后门,喜欢的我就用我的权利弄进去,不管对不对公不公平。
郭敬明回应的那几句就真的很诡辩,他的意思就是来李诚儒我教你如何做人,去年教你了,今年再教一遍,就是你可以不喜欢,但请允许他的存在。
这句话是没错,但是这句话背后的逻辑非常霸道,我不喜欢,我还不能批评吗?
我不能说吗?郭敬明的意思是不行。
事实上,从第一季开始,郭敬明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得好看”。这个好看,是指符合郭导自己的审美。
从郭敬明的个人视角来看,能和其他三位如此重量级的导演在节目中平起平坐,是他迈向主流市场的重要台阶!根据他以往的人生经验,他要拼命抓住这个机会表现自己,也正因为如此,在节目中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原本应负责更多技术的三个学院派导演在节目中讲的更多的是自我感受,而郭敬明却化身为电影学院的老师,大谈表演艺术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
我们会发现,别的导演在节目中的表现都是举重若轻的感觉,但是郭敬明似乎涨红着脸,迫不及待地想将他脑袋里的知识一股脑儿地表现给大家。
这根本的原因是
郭敬明的隐藏自卑与自我为中心
但说实话,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存在这种“过度自我中心”的状态——这也往往是我们理解他人的极大障碍。
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与人交往时的表现
不管别人在说什么,他只想讲自己想说的,或是讲着讲着又强行拉回了自己的话题。
当聊到一个话题时,会不自觉的跟自己对应。比如,有人说“那些乱穿马路的人真没素质!”,这时他会接一句“我没有乱穿!”
有人认为,郭敬明喜欢的那款长相一直都是他理想中的自己
越掩饰什么就越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掩盖骨子的自卑,自卑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不接纳自己,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好,对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异常敏感。因为他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重要的。其实这不需要证明,但他却有一种自己没用或不重要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自卑的人存在双轨迹,没有自我认同感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
1、自卑而寻找自我认同感,换句话就是整个人像刺猬一样,或者自闭,或者懦弱,这是内在轨迹的自保过程。
2、自卑而寻求他许认同感,换句话说就是刷新存在感,或者控制欲,或者向外证明自己,这是外在轨迹的自保过程。——这里的“自卑”同义词为“自负”或“自以为是”或“无事生非”。
而郭敬明就是属于第二种
如何判断你是否以自我为中心
1. 观察你有多少时候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在思考问题。
2. 想想你是否跟一个心情不好的朋友待了很久,但根本没有意识到?
3. 观察你去社交场合的目的只是为了表现。
4. 观察你是否喜欢跟别人待在一起,但只为了让他们成为你的观众而已。
5. 观察你是否不愿意接受批评或他人的评价意见。
6. 回想在发生错误时,你是否总倾向于责怪他人。
7. 观察如果你没有成为公众的焦点时,内心是否感觉无聊或恼怒。
8. 观察你的内心是否总希望获得赞扬。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要学会去理解他人,热情地帮助他人,努力地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