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十一、清淨諸蓋(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清淨諸蓋?】
怎麼叫做清淨諸蓋呢?下邊第二科解釋。
未二、釋
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於五種蓋淨修其心。所謂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淨修心已;心離諸蓋、安住賢善勝三摩地。
「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說是那一個修行人他這樣子安住在寂靜處,或者是在樹下或者是在空室裡邊住,這是表面上的境界,你內心裡面作什麼事情呢?「於五種蓋淨修其心」,就是原來並不是成佛了再出家的嘛!原來都是凡夫,凡夫他就是有種種的障礙,修學聖道的障礙。現在你在這個地方阿練若處住,你要把你內心裡面這個障礙要「淨修其心」,要用佛的這個戒定慧這個清淨的法門來修治你的染污心,叫心清淨。
說前面那個「正知而住」是你自己要求你這樣作,但是要有一些方法的;現在這底下先把這個過失說出來。「所謂貪欲」就是貪欲蓋,「瞋恚」也是一種障礙,這個「惛沈睡眠」也是一種障礙。還有這「掉舉惡作」心裡面有些雜亂的妄想,這個「掉舉」當然是對於這可意的事情心裡面一直的在那裡憶念叫做「掉舉」,「惡作」就是做了錯誤的事情後悔了叫做「惡作」,不高興自己這樣做但是已經做了所以後悔。「及以疑蓋」就是疑惑,對於佛法也沒有信心,對於佛沒有信心、對於法、對於僧、對於自己都沒有信心這是「疑」。
這五種都是「障」,修學聖道的障礙,你要用佛法裡面的法門來清除這些障礙。「從彼諸蓋淨修心已,心離諸蓋,安住賢善勝三摩地」,你用佛法清除諸蓋之後,你就會安住在那個賢善的殊勝的禪定裡邊,這個時候是很自在很安樂的。
未三、結
【如是名為清淨諸蓋。】
這是結束了。
《披尋記》七七頁:
《安住賢善勝三摩地者:為欲對治欲貪等故,住三摩地思惟青瘀等相,是名安住賢善勝三摩地。三摩呬多地說:何故此相說名賢善?諸煩惱中貪最為勝,於諸貪中欲貪為勝,生諸苦故;此相是彼對治所緣,故名賢善。(陵本十一卷二十二頁)。》
「安住賢善勝三摩地者:為欲對治欲貪等故」心裡面有這些蓋,你要發動你的出離心用佛法來對治它,就像有病要找醫師治病似的。不能說心裡面有蓋無所謂,繼續地這樣子保留這些蓋在心裡面,那就不是修行人了。「住三摩地思惟青瘀等相」,安住在三摩地,那麼這最低限度應該是欲界定,好一點應該是未到定地,或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住在這裡邊「思惟青瘀等相」,你若心裡面有貪欲你就應該思惟這個不淨觀;青瘀、膿爛、散壞這些不淨的這些法門,用這個來破除內心的這個貪欲蓋,乃至這個後邊的疑蓋。「是名安住賢善勝三摩地」這樣意思,因為這個蓋是不賢善,破蓋的法門,這個奢摩他就是賢善了。
「三摩呬多地說:何故此相說名賢善?」這個〈三摩呬多地〉我們已經學過了。為什麼這裡面說這個相貌叫做賢善呢?「諸煩惱中貪最為勝」,煩惱很多、很多的煩惱裡邊這個貪煩惱是最有力量的,「最為勝」。「於諸貪中欲貪為勝」,貪裡面也有很多的貪,但是裡面這個欲界裡面的人這個欲貪,是在這麼多的貪裡面是最有力量的,它最能障礙你的修行。「生諸苦故」,有什麼不好呢?這個欲貪令你苦惱,令你生出很多很多的苦惱。「此相是彼對治所緣,故名賢善」,就是這個不淨觀這個相貌「是彼對治」,就是對治那個貪心的所緣境,使令你那個不賢善的境界把它消滅出去,使令內心清淨了,所以這個三摩地叫賢善三摩地。
這是第十一科清淨諸蓋。下面第十二科是依三摩地,分三科,第一科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