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为父母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如果说凭自己的年长经验,那么,我们为什么对更年长的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那么不屑?如果说凭自己的“见多识广”,那么,见多识广的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士?
在反思与实践中,在修正与前行中,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与父母们的交流中,我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在教育这件事上,并不是越努力越幸运,相反,有时候越努力反而越糟糕,没有我们的”教育“,孩子不会自暴自弃,没有我们的”教育“,他们有时做得更好。
有一金句,说是人生往往“选择大于努力”,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也看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教育孩子的方法远比教育本身更重要。
在魔法课堂的大家庭里,基本上可以把孩子分成两类:一种孩子好像生来自带能量环,他们课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能够在听讲的过程中将新的知识点与过往的知识和经验做联结与对比,在联结与对比的过程中,新知识也就完全地掌握了,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是积极认真地去完成,力求把每一个疑问点都在当天弄明白。而另一种孩子从表象上看跟所有孩子都一样,他们每天也会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学校,课堂上也能坚持40分钟的“听讲”,课下作业也会按时上交,然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杀手”,一个慢慢杀掉孩子学习欲望与学习内动力的“杀手”。
我问过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喜欢去上学吗?为什么喜欢上学?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喜欢,更令人诧异的是,那些主动性较弱的同学喜欢上学的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同学。
而当他们回答喜欢的原因时,这些答案会让我感到更惊讶,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同学给出的理由是:学校里的氛围比家里好,没有责骂,没有强迫,没有爸爸妈妈那随时而来的怒吼和嘲讽,言下之意,他们可以逃避一种环境,一种他们想摆脱,但又无能无力的家庭环境。
通过种种渠道,也能把这类同学的校园生活还原出来,他们因成绩平平和学习吃力带来的自卑情绪,很快会被同学间的嬉戏玩闹而冲淡,四十分钟的课堂,他们也能“坐如钟”,但是,如果打开他们的文具盒或书本,你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的所有秘密行动:橡皮上密密麻麻的铅笔洞和指甲掐出来的残缺,绝不是在下课的时间完成的;书本上的插图,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涂改的面目全非。所以,我经常会看看孩子们橡皮上的孔洞数量及课本的整洁程度,以此来判断他们近期上课的专注程度。
当然,也有不做小动作的“好同学“,他们在课堂上也勤于”思考“,只是,他们思考的不是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是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的的问题,比如:上课前发现同桌的书包里有一个玩具,他在思考,我是跟他要过来玩好呢?还是去跟老师告状更好一些?如果告状的话,是现在告呢,还是等老师下课的时候......下节体育课,背后说我坏话的那个同学我还要不要跟她一起玩......这些孩子的思维存在于过去与未来的时空里,唯一不在的状态,就是老师当下正在讲的课堂上。
以上种种,我归类为”学习无动力型“,既没有外在动力,也没有内在动力。
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源,我不想从孩子身上寻找那些已经形成的”原因“,要知道,“懒惰”、“粗心”、“不爱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被家长们天天念叨的这些”原因“实际上是一种结果,一种因为我们的教育失败而导致的结果。
真正的原因并非来自孩子身上,恰恰是来自我们这些自以为会教育孩子的家长身上,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焦虑把孩子送上了一条没有动力充满失望的学习之路。而前面所提到的“杀手”,就是父母身上的“焦虑”!
这是一个贩卖”焦虑“的时代,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一个或两个焦虑的家长,他们或焦虑于工作,或焦虑于生活,更或直接地焦虑于孩子的教育,他们把焦虑的情绪在孩子的学习上释放,无形中,孩子也被焦虑所染,久而久之,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变得枯燥、沉闷、无趣。
家长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看到了“别人”或者“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优秀,还勤奋;不仅勤奋,心理素质还好;不仅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还强......
这一比较,就生出很多的焦虑-----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们那样?我怎么能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但是,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每个孩子,都有他原本的样子,即便是同时成长的孪生兄弟,也都有他们各自的样子,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吃穿与玩乐,但是他们却性格不同,喜好不同,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完全的不同。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追根溯源,到底是要按照“别人家”的孩子复制我们的孩子,还是接受他原本的样子,接受他的普普通通。
往往因为焦虑和恐惧作怪,在竞争和压力下,我们会忘了初心,忘了我们原来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努力就好!
其实,当问题的因找到,并勇于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我们会发现,焦虑自然就少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做合适的学习调整与时间安排,如此下来,大家都会轻松许多。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活动的集合,不是一个单一的事情,也不是多写几个字,多做几道题,多读几页书,多上几个辅导班就能培养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真正的学习动力来源的方向太多太多,也许一个赞美,也许一次旅行,也许一场比赛,更或是父母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给孩子一丝动力与希望,当这些动力与希望慢慢汇聚,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一定会自带能量环,自信而坚定的在学习之路上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