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通过在《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表演,让人惊为天人,有神鬼莫测之机,有如妖道。连鲁迅都说“诸葛多智而近妖”。小杜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由此看来,没有这东风,周公瑾怕是真要“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赔的是自己的夫人小乔,连同“朋友妻”大乔(孙策妻)都要深锁铜雀台了。
不知哪来的东风,引来刘先主(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来“匡扶汉室”。但是,被水镜先生司马徽说中了,诸葛亮是“得其主,不得其时”。虽然巧取荆湘,入川定蜀,鼎足天下,一时春风得意;无奈其时已是汉帝国的黄昏,纵然征南七擒七纵,北伐六出祁山,克复中原(中原华夏才是王朝正统呢)却是回天乏力啊。于是老杜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欲建一生大业,何不借来东风?笔者读《三国》也不免为诸葛亮浩叹,于是写了这一绝一律。
七绝·叹孔明
文/马惊飙
智激周郎铜雀台,
可怜诸葛子房才。
兴刘更赖天时便,
建业东风借不来。
2017.3.22于京华
作者自解:
“智激周郎铜雀台”是说诸葛亮借曹操儿子曹植(对,就是那位七步成诗的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一句话“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让周瑜以为老曹家真是对“二乔”(其实,人家原本是说“二桥”——“两座桥”,“桥”写成“乔”不是错别字,而是“通假”,在古代是允许的)垂涎,志在必得,“朝夕与共”。于是,周郎也冲冠一怒,要与曹军在赤壁一决雌雄,助力孙刘联盟抗曹。
“可怜诸葛子房才”,那是说诸葛亮的才能不下于张良。张良字子房,乃是帮刘邦打天下的第一谋臣!诸葛亮与张良一样为刘家天下(“兴刘”之业)呕心沥血,但是在张良时,刘家得其天命、天时,而诸葛亮却“不得其时”。于是,张良成功,诸葛“成仁”。诸葛亮欲建大业,却不得“东风”啊,所以,此诗结句感叹“建业东风借不来”。当然,这句是还是个双关语。“建业”除了“创建大业”的意思,还指当时东吴的都城“建业”,所以,这句也就是说诸葛亮想借东吴之力这个“东风”以抗曹,终究是落空了。
七律·拟诸葛孔明春日浩歌
文/马惊飙
二月连翘串串金,
安能买酒隐山林。
风闻操曲劳三顾,
露宿征蛮纵七擒。
南亩弃耕同魏地,
中原回望异刘心。
回天乏力恨春短,
慷慨再歌梁父吟。
2017.3.21于京华
作者自解:
近日春来,见连翘花开,串串金黄。一时感兴,又赋诸葛亮故事。《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说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梁父吟》本是吟咏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既咏晏子之智 ,又感慨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英雄末路,有慷慨悲歌的味道,后来《梁父吟》竟被用作葬歌。诸葛亮感于刘备“三顾茅庐”,于是有隆中对,并出山助刘。诸葛亮在先主崩殂,“五虎”零落之后,还南征孟获七擒七纵,北伐曹魏六出祁山,但终究没能“匡复汉室”。出山之时与胞弟诸葛均有约“功成身退,解甲归田”,但终究还是没能“践约”。这些便是此诗创作时所想到的,也是诗中所涉及的。
作者寄语:
古人是“夫子自道”,我这“作者自解”算是什么呢?“王婆卖瓜,自说自瓜”吧(“自夸”了吗?)。或者说,“种桃道士”说种桃?朋友们如果喜欢这样,由作者自说自解自己的诗作,那就请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便会继续努力,奉献更多的精彩。如果不喜欢,也请留下“砖头”拍“马”(作者姓马),作者也要学“自拍”!
(作者:马惊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