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芬芳年年上演,一如毕业总会到来,不迟到也不会错过。
仿佛是一种默契,每当淡淡的离愁别绪在校园里弥漫荡漾之际,栀子花便悄然怒放。纯净、素雅的花朵摇曳在五月的阳光下,宛若安静的少年在静静地思索、款款地舞蹈,但那肆意缭绕的芳香却又分明地在招摇着他内心热烈、透露着他淡淡的惆怅和迷惘。
我放慢了脚步,独自在花坛前徜徉,望着栀子花曼妙地身姿、呼吸着清新撩人的香气,脑子里竟是十年前即将毕业的自己,那时的迷茫无助感、无法排遣的莫名失落、黄昏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绕行的孤独身影,一切都历历可见仿佛昨日。也许是这毕业时分的光景混杂着栀子花香让我一时时空交错。
不由地掀起一番感兴,便顺手逮住一个偶尔从身旁走过的女孩子,问道:“快结束了?!”女孩先是微微一怔,然后冲着我微笑,露出好看的牙齿,其面庞就如近旁的栀子花一般,温婉恬静。她并不打算回答我的问话,而我也没有真想要知道她的答案,因为这个孩子我大概之前见过、可能是上过她一节课,也可能教过她一个学期,又可能她像极了我的一个同学,反正眼熟却无法叫上名字。“离别总难免感伤!”我兀自呢喃自语、任由思绪翻飞。也许我这颠三倒四的言语和举动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但我相信,此刻的她可以理解我的心情。隔着行政楼,小广场上传来学生群的叽叽喳喳声,以及时而传来叫声:“一、二、三,茄子;好了,下一个班级!”那是高三的孩子们在拍毕业照。
对于十八九岁的少年,毕业与离别是一个伤感的话题,因为期间有太多的难忘、又有太多的不舍,不为这个年龄外的人、尤其是已经熟稔了人世悲欢离合的成年人所理解。清楚地记得刚毕业那个暑假里的无所适从和百无聊赖,记得用老旧的自行车载着最要好的朋友在环城公路上逶逶迤迤前行,记得三五好友一起在外漫无目地游荡至深夜,记得我们曾一起含泪高唱《朋友》与《那些花儿》,记得那些一起KTV通宵时东倒西歪的场景……一切的胡闹与狂欢只为了“青春不散场”。
曾经的室友兼闺蜜Kitty说:“我们舍不得的其实只是那时的自己。”真是一语道破生命的玄机与无奈。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可以永恒常驻?沧海尚可变成桑田,何况是那时的一物一景!人生在世,又有谁可以将谁永远陪伴?总有一天,亲如父母可能先你而去,情如夫妻亦可能在人生颠簸中离散。若这世间,真有一个人如你所梦寐的soul mate一样存在,那么这个人只能是你自己。可是,这个自己啊,也在不断地自我失去。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前行都是对曾经的自己的永别。小学告别了幼稚园的自己,进入中学也就告别了童年,踏出高中的校园大概也就永别了曾经的那个少年吧。如此说来,毕业的伤感其实源于无法挽住注定会逝去的青春。
而今,三十加的我已经毕业多年,也早就告别了意气风发的青年。只是,身处校园的我每年都要目送一批批学子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因而每年都会感受那夹杂着喜悦又带着些许惆怅毕业离别。
虽然嘴上不服老,嚷嚷着自己还年轻,但内心早已蒙上一丝丝岁月的沧桑,满头黑发中也偶尔不合时宜地冒出根把银丝,藏不起来、躲不过去。既然英雄易老、美人注定要迟暮,我等又何必为了年华的流逝而心有戚戚?不如学着如王勃那般豪迈壮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样想着,内心不觉疏朗起来,竟哼起了光亮的《少年》:“那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幸好还可以坚持当时的信念……。
踏着下课铃声悠扬的曲调,一群群穿着洁白校服的翩翩少年从我面前翩跹而过,仿佛那微风中的栀子花,浑身散发着美好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