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毕业聚餐上,我的英语老师问我大学选啥专业?我说英语。很清楚的记得她当时惊讶的表情。不奇怪,因为我的英语成绩真的不好,三次模拟考试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高考的时候,运气稍微好了些,分数够过英语专业的最低分数线,所以也就如爸妈所愿,正式进入浙大城院的英语系,成为班里分数最低的那个人。
不夸张的说,大一的我连主谓宾是什么都不知道,却又要在大二面临专四的压力。我敢用生命保证,专四专八绝对是人生中最莫名其妙的考试。凭什么大学四六级可以考无数次,专四专八却一生只给两次机会,还和学位证挂钩。在度过了极其happy无欲无求的大一后,我终于清醒过来需要为专四努力学英语。于是,和寝室的一位好友搭伴图书馆学习之旅。座位一前一后,相互督促,一起进步。
对我而言专四最难的是听力,因为一篇250字左右的文章需要在三遍后全部写下来。专四听力的语速保持在VOA慢速,于是为了随时随地能够听VOA,我将手机歌单全部换成VOA的音频,一星期更新一次。走路,吃饭,睡觉,逛街,我的耳朵里回荡的都是VOA里那个男主持人低沉而充满魅力的美音。“This is VOA special English. I am......”有人说“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是昨晚没关的VOA新闻。虽然每天听这些枯燥的英文句子很无聊,但经过几个月的苦听苦练,我已经能听懂VOA慢速里的语句。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坚持换回的成长。
和很多正在苦练英语的人一样,单词量不够是件痛苦的事,而背单词又是一件痛苦至死的事。专四要求掌握5000~6000单词,其中要求熟练掌握和使用4000个单词;专八则翻倍,需要13,000个单词,熟练使用的是8,000单词量。难以避免,我从大二开始了背单词之旅。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之前欠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之前没背的单词,总归是要背回来的。为了能坚持把单词背下去,买了一本打乱顺序的单词书,定了个目标,每天50页并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来背。刚开始自己都觉得恐怖,50页估计一天都背不完。但又因为之前词根掌握的不错,所以就按照前缀,后缀的组词规律来背。不仅仅只是背一个单词,更要背它的组成规律以及它的词组搭配和例句。而曲线规律则是每一天在背完新的50页后,重新背前几天背过的单词,以8遍为止。这也就意味着每个50页我都背了至少8遍。不得不说,单词量的猛增也带动了听力能力的提高,VOA慢速已基本不在话下,我也开始挑战BBC正常语速。
其实当听力和单词量都上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困住我的难题则是写作。记得大一的文章基本被老师要求重写三次以上,所以一听到写作便是我最头痛的事。中国人的中式思维阻挡着我写出一篇文采飘逸的英式作文,我的每一个语句都是中译英的大白话,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可是怎样才能不经过中译英的过程直接写出最地道的英语作文,我开始研究每一篇文章的写作结构。课本中的文章,我从段与段的衔接,分析到句与句的结构,再到词、词组的选择。每一次从大分析到细小,就觉得自己获得了好多。于是我开始修改自己的作文,初稿改结构,二稿改句式,三稿斟酌用词,初级词汇升级为高级词汇。所以我的写作速度是很慢的,每一篇文章的最终产出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的结局又是美好的,我的文章历经被老师退稿变为老师收藏的美文。没人会知道你的过程是多长多艰难,但你的成果却能让人一目了然。
在英语自学苦练的过程中,我爱上了英语,并且这种爱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大三,我加强了我的输出能力---口语。因为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尽管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也压根不说英语,所以也是“哑巴英语”的成员之一。于是我开始每天6点起床,然后去图书馆晨读。那个点的图书馆已经有了一帮英语爱好者在那读英语,所以加入他们一起,氛围简直不能更棒。我一般会在图书馆的休闲区站着练口语3小时,然后去上课。因为大三的时候,我已经决定了出国,所以那个时候我练的最多的就是雅思的口语话题。可能那个时候也是真的太喜欢英语,平常一个人走在路上我也会自言自语,路边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处景都会成为我的话题,然后我也会站在厕所的镜子前,趁着四下无人练上几句。我不知道英语到底改变了我什么,但我很肯定的是说英语让我变得很快乐,我开始享受讲英语的时光。然而虽然我的听力,阅读,写作都已经不错,我也在口语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最终却一直死在了雅思口语上。我想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于是在经历第四次雅思考试之后,我找了一个英语私教辅导我的口语。我开始从组织语言和讲自己的故事练习每一个话题。老师帮我理清了思路,我也在课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讲自己的故事上,终于我在第五次的考试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雅思成绩。其实在我的口语练习中有一个小方法对于口语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One minute, No stopping”,所以无论是在走路还是坐车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小练习对于口语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因为之前专四的复习让我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5次的雅思经历又让我的英语上了一个等级,面对大四的专八我也变得游刃有余。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拿到了全班第四的成绩。那一刻再回想大一时的自己,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自从大二开始我就一直驻扎在图书馆,这也成为了同学间流传的一段佳话,而大四我选择了“放荡”。这种放荡是说我把自己泡在了外国人中间,从早玩到晚。白天一起吃喝,晚上一起酒吧high到凌晨。我会有这么360度的转变,是因为真正和外国人间的Free Talk才是最难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对方会抛出一个什么话题,这个话题的词汇是否是你所掌握并能表达出来的。每一次和他们的交流也是我为自己找英语的薄弱点。每晚睡觉前我会梳理一天对话中,哪些话题点的词汇是我所不懂的,哪些他们的话题是我无法参与进去的,哪些俚语的表达是我所不熟悉的,而这些不知道的点也就是接下去我要攻克的目标。
有了这么一段和外国在一起的经验,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变得非常自信。但按照我老师的话来说,我那时的发音还只能用Internatioanl Accent来形容,还不能清楚区分我到底是英音还是美音。所以英国一年的留学生涯,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的--学英音。英音的高贵之美非常吸引我,但却异常难学。我开始看BBC纪录片,看英剧,努力抓取一些关键词,从关键词开始模仿着练英音。然后我又像一个尾随着一样跟在英国人后面,听他们聊天,并在心里默默的重复着他们的发音。又因为我喜欢买化妆品,我会在没课的时候跑去shopping mall的化妆品柜台前,让店员给我免费的画个妆,介绍一遍化妆品和用法,功效。于是我也讯速掌握了化妆品类的英语表达方法,并在没人跟我说英语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免费的陪练。就这样我坚持了一年,用自己的方式学着英音。当朋友说出“你现在的口音好纯正”时,我又感受到了当初能听懂VOA慢速时的那种成就感。
后来回了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央视的一部纪录片并且非常喜欢,于是在他们全国的招募贴中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字幕翻译。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幸运,还是自己的能力被认可,我从全国这么多的简历中被选中,成为了这部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并参与了央视五套姚明的纪录片的翻译。
我想如果现在我再遇到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并告诉她说我现在服务于中央电视台。我相信她的眼神也一定会想当初那样的惊讶。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喜欢英语的人,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任何一个小小的付出都会换来大大的成就。最近也解答了很多朋友的疑问该如何学好英语,我只能回答“去做就行,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再问多少的如何去做,都不如自己的立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