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翻到最后一页时,我还是意犹未尽的希望能再看到故事的后续。宽大的书桌上已经摆了一堆废纸巾,被我夹杂着眼泪、鼻涕蹂躏在一起,一坨坨的,没有规律的摊放着。我抽出最后一张纸巾擦拭着我胸前书桌上点点的泪,有3点,5点,我展开纸巾,一点一点擦拭,端端正正,心里在祭奠叶子农这一号人物。同时,也在为方迪能读懂叶子农的思想而惊叹,只见过一面,仅仅了解他的思想,就能视之为“灵魂伴侣”,方迪不是凡人啦,而最高级的爱恋莫过于此。
在看到戴梦岩登船去加勒比航线散心时为了自杀时,我的心深深的被刺痛了,眼泪像断了线似的止不住的往下流,这是多么傻的行为啊?但在她的情景处境下,以她的价值观,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她承担不起子农的死,心理不足以支撑她再像之前那样活下去。已经领略过高端思想的人生,又怎么会在甘于活于肮脏而恶俗的人世呢?(好吧,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时,我不是见路不走的,因为我把自己的价值观用来判断这个人世,这是不客观的。是否肮脏和恶俗不是由我个人来决定,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应是实相的,我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是虚相,非见路不走)
全书的一半我是今晚一口气读完的,即使现在已经凌晨2点多了,我的脑子里仍然充满了无数的想法,激动,无比澎湃,丝毫没有睡意,我该如何表达我的这种感受?好像什么感觉都说不出来,只觉得我的脑洞被人打开了一样,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原来思考可以这样美好,原来我之前认知的可能本身就存在错误,偏执,谬误……该从哪里说起呢,只觉得自己的30多年白活了,浑浑噩噩,也开始懊悔觉得自己没真正领略过思维的美好,书籍伟大而真实的魅力我才感受到……如果我是书中的某某某,我该会怎么做呢?如果我仍然是我,我该如何看待我今后的生活?既然已经明确了见路不走的客观和魅力,以后如何指导我的人生?
也是在看着看着的途中,我渐渐看到了自己的狭隘,自私,无情,以及偏执。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比如书中奥布莱恩策划的事件,公众眼中看到的是真相吗?一切在那个条件下策划的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是谋划,但却能致人于死地,至少让子农失去了他认为最宝贵的自由。我反问自己:乌合之众,我又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当我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事情,当我的判断被情绪所左右,当我不去看别人的实际行动而只是看事物的表象时,我就是这乌合之众的芸芸一员,和辱骂叶子农、戴梦岩的大众没有分别,只是借助一个事件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不是见路不走,是违背了客观事实规律的。
如果人是见路不走的,如果人熟悉因果律,相信因果,人就不应该纠结于其当下得到的果。当下得到的果是由原来的因决定的;但是今天做的是未来的因,如果不想未来结苦果,那就做好当下的因,做好当下的事。换句话说,不要有任何不平衡,接收当下的果,做好当下的事,就是见路不走。
这不是命运观,是实事求是,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规律看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下能做的只是创造各种条件,当一切条件成熟了之后,结果便自然而然发生了。就像“久悟杠子面”馆一样,当技术+管理+研发等条件都成熟了之后,叶子农说会成功,果然成功一样。当九哥带着面酱去见子农庆祝时,叶子农说“如果是因果必然的,那就不叫喜了,叫正常”,当一切回归因果时,就能用正常心态看待每一次的“喜”了。放到个人身上以功利来说,如果一切皆是因果,今天投资收益多点少点,公司发给你的工资少点多点,你能得到被人的认可多点少点,你的职位高点低点,都是正常,无所谓心理不平衡了。
当面对人生中所谓的“不公”,如果归为因果论,只要是今天认为对己不合理的,都是该受的;既然是该受的,又何来认为不合理呢?客观事实如此,原先个人水平、悟性以及能力如此,今天就该受。但今天如果认知提升了,从当下的条件出发,补齐关键要素,见路不走,可能未来的果会令当下人满意。但未来的个体只应该接收那个果,都是必然和正常,无所谓惊喜。推导开来,人都是朝前走的,没有人会走一摸一样的路,所有的实践皆是如此。苏格拉底说“没有人会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多么睿智的哲学啊。活到一定岁数,人才慢慢体会到了哲学的美好,原来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既然人生路都是自己走的,且不能回头,因果也不能回头,那就只有接受当下,做好当下,无谓去展望未来,未来说穿了虚无。
如此,既能接受周遭一切,又能“过不死,过不活”,不说高尚不高尚,不骂娘不评论,只踏踏实实吃每一顿饭,睡每一次觉,反而是人生最真的活法。
记得有个人与高僧的对话:
有人问:“高僧请问您得道前,都做什么?”
高僧说:“扫地、吃饭、睡觉。”
“那得道后呢?”那人问道。
高僧答曰:“扫地、吃饭、睡觉。”
“那有什么区别吗?”那人接着问。
高僧答曰:“得道前,扫地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要睡觉,得道后,扫地便想着扫地、吃饭便想着吃饭、睡觉便想着睡觉。”
原来,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就都是人的那点事,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圣经》跟你说这个啥意思呢?知道点,大惊小怪就少点,心态就平和点。
最终:吃饭就想着吃饭,睡觉就想着睡觉,回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