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会做自己了吗?
文/洪平
以前我常说“做自己,爱生活”,而且在自己产品的包装盒还印上了这句话。
如今再看这六个字,简直就是一句空话,好似很有道理,但却什么也没说。因为要弄清楚这句话,真的很难。
要整明白这六个字,首先要清楚何为自己,要找到自己,然后才是考虑如何做自己,这个问题好像不到三十而立之年,在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谁又会真正考虑何为自己呢?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开始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从而形成独特的自己,可是我们在社会意志中很快忘记了自己,首先是按照父母的意愿生存,以父母为你主导,在中国传统式伦理文化中,父母都是对的,我们被要求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但潜意识中我们的自我意识始终在挣脱这种束缚,所以有了各阶段的叛逆期,这就是寻找自我的最好证明。
但是,由于社会意志以及传统教育力量的强大,让我们很难找到自己,在叛逆期中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现状的臣服,乖乖做一个被父母和社会认可的人;另一种则是陷入叛逆的极端,用种种极端行为去对抗社会与父母,结果两败俱伤。
在经过叛逆期后,我们都开始学乖了,不再去叛逆,而是努力试图成为别人期待的那个人。比如,父母期待我们做乖乖宝贝,老师期待我们做好好学生,公司领导期待我们努力工作,同时我们的大脑被训练成善于比较,在自己的生活圈内与各种人进行比较,我们总是说我有了目标,我要成为向某某某那样的人或者是我要超越某某人,这个时候你基本上完全丧失了自我,而是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人。
然后,人到中年,部分人感到迷茫并开始觉醒,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却在社会复杂的各种关系中很难定位自己,于是便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以及自己如何活着,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中年危机,虽然期间种种迷茫,各种烦恼,但是恭喜你,你开始思考人生了,开始找寻自己了。
这部分人是幸运的,即便弄不清自己活着的真实意义(或许活着本就不是用是否有意义来判断),但却弄明白了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摆脱了各种各种世俗的眼光以及他人的评价,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谈的上“做自己”。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问,我们每个人都去做自己,那我们的亲人怎么办,难道置父母与子女于不顾吗?
能够想到这个问题已经很好了,说明你已经在思考了。其实做自己并不是让你放弃生活啊,佛家早有云“放下”,“放下”并不是指“放弃”。放下背在你身上的包袱,才能更好的生活。而亲情以及各种社会关系是你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你当然应该学着如何处理好这种种关系,所以我们要“爱生活”。这与“做自己”也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生活。
以前不轻易间提出的“做自己,爱生活”,如今却觉得重之又重,但又却在一念之间。
我以前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想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人,想拥有更多的金钱财富,想让很多人能看得起我。而如今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这些东西好像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了,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事。
我也知道现实中由于所处环境,很难真正做的“做自己”,但起码我们应该好好地活着,珍惜并热爱自己的生活。其实,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地做自己呢,所以人生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名字就叫“做自己”。
三少闲谈
这篇文章有点形而上了,但凡文章写得好的,大多说的是家常事,能深入浅出。“做自己,爱生活”这句话没错,但是写的太空泛了就没有了血肉感,没有血肉感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每篇一问:
你想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吗?阻碍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公号ID:lew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