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同事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做课题?我没有丝毫犹豫,虽然对课题我是一无所知,但是我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大概这也是课题组成员邀我加入的原因吧。我和课题的缘份就这样开始了。
踏上课题路,开始新征程
2017年,我参与的河南省级课题顺利结题。这一年来,我为了一节陶渊明《归园田居》课而一遍遍地查找资料;为了打磨好这堂课我会把教案设计乃至课堂实录一字一字地敲打出来;为了写好"以情优教在古诗中实践研究"这个论文而连续半个月午夜12点以后还在加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2018年,我主持了一项周口市级课题,一年后顺利结题。其间虽付出很多心血,但更多的是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结题证书,还有对课题研究满满的热爱,也有着对教育越来越多的情怀。
更重要的是因为课题,我结识了我生命中的引路人--糊涂群主(项城课题群的掌门人);因为跟随糊涂,我越学习,越感觉自己不会的太多。虽然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课堂,可是也越来越害怕拿起书本、走上讲台,因为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走上教研路,渐渐摆脱了教书20年日复一日的职业倦怠,每天似乎都充满了力量。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要让你的教师对教学充满乐趣,请把他们引到教育教学的研究路上来。
2019年3月跟着项城课题群开始了教育写作,我的笔下有和学生的教育故事、有学校的教研故事、有读书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教学的反思。一年多的时间,留下了50.8万的文字记录,满满地都是回忆。2019年5月,我加入项城课题群公众号编辑部,负责每周四、周五两天的审稿工作,为了精选优质稿件,我会把写作群里的文章看了又看,把优质公众号文章选出一篇好文作为转发内容,同时翻阅最多的应该是"小课题研究"(优质公众号)里的关于课题的文章。这些工作我只能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但看着自己精选的文章被查阅读,被点赞,甚是欢喜。
阅读,照亮我前行的路
2019年9月,跟随项城课题群阅读团队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先是购买了李镇西教授的一系列书来读,《爱心与教育》、《自己培养自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做优秀的班主任》、《做优秀的家长》、《梦想花开》等著作,我会被李老师对学生的赤诚之心感动,会被李老师和学生的故事深深吸引,甚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伴着午夜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我才合上书,安然入睡。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教师成功的法宝:即教师的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同时,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渐渐地爱上自己的课堂。我喜欢待在教室里,喜欢和学生谈天说地,喜欢在办公室、家里的各种忙碌。我会为了一节课的思路自己学习着制作课件,哪怕是一点一点的摸索;我会为了批改学生习作作业而加班到深夜;甚至为了研发出学生喜欢的思维导图作文课,买书、购课,一张一张制作幻灯片,一点一点打磨教学设计;我会为了学生习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学习效果而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
近一年来,我共读过26本书籍,除了李镇西老师的系列著作。加入新教育语文研课后,为了提升解读文本能力,我读了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下两册,我知道了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知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框架,一堂课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是基于学生学情的;为了提升作文教育教学能力,又读了何捷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著作、陆生作老师的微童话习作和《好作文是如何练成的》、雪梅老师的《思维导图作文实战课》、《思维导图作文基础课》,自己的作文课堂不会再那么枯燥,渐渐有了些许的生气;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读肖培东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王君老师的《最美语文课》,通过研读课例,体会到了一点点自己课堂设计的魅力,若是有一点成果便满满的成就感。
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组的教学组长,我读了关于评课的系列书,《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听王崧舟老师评课》《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不仅从评课方面看课堂,还懂得了从上课的角度看教学,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多地思考。我也知课堂是一个包含着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复杂的场,老师怎样成为有经验的船长去绕开暗礁,顺利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也开始了读些心理学的著作,这中间对我影响较大的是朱晓平老师的《微教育》和《青少年品德修养必修课》,知道了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事事是教育,更加注意自身素质,更加注意自己对学生和自己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时的我虽然也开始了阅读,但是仍然感觉处在浪漫阶段。
遇见新教育,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进去新教育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大变化。越来越迷惑的课堂,似乎渐渐清晰起来。对语文课堂教学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前从来没有自己写过教案,都是照着教案书抄写的。带着对课堂的疑惑,我想从新教育哪里寻求新的突破。在2019年8月,就听说了新教育,可是我没有勇气加入,因为自己毕业参加工作后,几乎就没有怎么读过书,所以,看到3000字的阅读史我退却了。从那时开始,我渐渐拿起了书,和项城爱阅读团队一起开始了阅读。
2020年春季,看到新教育的招生启事,有了一点阅读积累,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4000字的阅读史,幸运的是我成功在新教育寻找到"尺码相同的人"。走进新教育,我似乎看到了教育的"桃花源"。几经思考和斗争后,本学期选修了语文研课,跟着孙静老师和学友们在研课路上"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竟也满怀欢喜地结课。研课的七次作业,我次次提交,我知道这是任务驱动学习法,我逼着自己学习。期间不曾有过一丝懈怠,不曾有过一毫停留。我深知比我年轻的老师有很多,比我优秀的老师有很多,比我有经验的老师也有很多,与优秀的老师们前行,就如同与一群学霸为伍。所以,在研课群里我唯有默默学习,深深努力。当研课结课时,我看到自己的成绩是优秀时,我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因为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曾经为第一次作业后只得65分而苦恼;会为第二次作业慢慢上路得88分而惊喜;明知我舅舅出车事故的那几天很忙,但依然连续两个晚上坚持完成作业到午夜2点,在提交作业的最后半个小时跑回家成功提交,虽只得到68分,但依然不后悔;也会为得到孙静老师寄给自己的一本语文教师之友而欣喜;更会为结识了一帮优秀的伙伴而开心、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而欣慰……
在新教育的半年里,我忙碌而充实,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跟随语文研课读了干国祥老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吴忠豪老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我开始思考实现语文教学从教语文到用语文教的华丽转身;还有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雷夫.爱斯奎斯的《56号教室的奇迹》(共5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懂得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还记得我们在研课结束学习时大家一致约定: 2021年春季研课再相会、和新网师一直不离不弃,永远不毕业。现在想来,点点都是回忆,滴滴都是感动,满满都是幸福。
带着这份温暖幸福,2020年暑假不忘记给自己充电,读了莫提斯•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张祖庆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如何设计阅读单》、《读书,教师最好的修行》、铁皮鼓《构筑合宜的大脑》。
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时的我能不能算得上处在教育的"精确期",或许还不够,我将在李镇西老师四个不停的指导下,继续努力。
做只犟龟,带着梦想再出发
与此同时,我被糊涂群主吸收成为项城课题群的核心成员,组织、参与策划每期课题群的活动,担起了主持课题群活动的任务。渐渐地,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甚至可以单独策划一期活动:主持、公告、招募、书写颁奖词、制作小打卡、结束后简报等。我们的活儿也比以前更重了,所有的任务都是晚上加班赶出来的,或者利用白天碎片时间完成的。没有过过星期天,没有逛过街,老公来玩笑说:这样真好,给咱们家省钱了。也许在常人看来我们做的这一切不值得,连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们从不这样认为。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的才叫团队。我们这个团队就是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做好各自的任务,还不忘帮助团队的伙伴。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喜欢自己,喜欢彼此,喜欢项城课题群这个家。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在承担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我就是在和一群"尺码相同的伙伴"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2020 年8月,我也接到了淮阳区的一个为期三天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任务,接连三个上午给1205位教师培训小学作文教学。这次培训老师们反响很不错,我也会深既给了成长的平台,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我会把这次成长当作我的新的教育人生的起点,继续做一位教育的农人,在"班级这块试验田"里潜心播种、浇水、施肥、慢慢地静待花开。
虽然我也期待自己能够教育事业上更进一步,"精确、综合"那将是我的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