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大学好友小磊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前阵子,和一位拥有几十年文字工作经验的前辈聊天。他说,别人都以为我们写篇文章是一件提提笔就能轻松完成的小事,殊不知从框架到一字一句都需要绞尽脑汁去琢磨,其实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我就像找到了知音,似乎我爸妈都没这么懂我。”
作为曾经的闺蜜,现在的同行,我毫不犹豫给她点了个赞。简单的几句话,竟给了我一种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无法强求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的生活。小磊的心情,我懂,我特别懂。我想,这种疲倦与无奈恐怕也只有同为文字工作者的人才能懂。
本科毕业两年了,在现单位工作一年半,领导很好,同事之间还算融洽,目前来说各方面也都稳定。每次回家碰上邻居,他们都会问上一句:“怎么又回来了啊?你工作看样子很好玩啊!”有时候工作上遇到一点麻烦跟别人牢骚几句,通常我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就不懂了,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你天天坐在办公室,冬夏有空调,朝九晚五,只是敲敲键盘,打打字,哪里辛苦了?你看看别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将近40度的天气还得在外面晒。你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在他们眼里,好像只要不出去搬砖,只要不去饭店端盘子看客人脸色,那我做的就是世界上最轻松的工作。说这话并非带有任何职业歧视,只是突然之间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还真的是一件挺可怜的事儿。
每天上班前,我们都会问自己:“你为什么而工作?”答案不一。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为了身边所有人有更好的生活。但我们未必太高估自己了,毕竟,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可以不劳而获,就算是乞讨也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人数落自己的辛酸。我们也一样。我们看似有着安逸的生活环境,与电脑为伍,与文字结缘。但是,我们也常常为了一个文案加班到深夜,常常在客户的种种“刁钻无理”的意见中周旋,常常为了某一个突然哽住的词语想破了头,常常要想好客户有可能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常常看着被N次打回来的文案暗自神伤。
这些,是工资背后,是光鲜外表背后的故事。然而别人看到的,只是办公室的空调、桌上的电脑以及每天五点半下班后的闲暇时光。
前阵子,遇上一个比较奇葩的客户。自己说过的观点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不承认,面对朋友的疑问不接受,甚至还把问题推给我。她朋友截取文案中的一段话,跟她说:“你的初衷是这样的吗?你会说这么大而空洞的话吗?还是这个文案根本就没花心思摸着脑袋临时写的?”她回答:“嗯,是这么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满意。”
对啊!我就是摸着脑袋写的!我就是脑子有病才会帮你认真构思框架、反复斟酌字句!我翻了翻她公司的画册,首页她说过的那句话赫然在目,正是我文中写到的“初衷”,一字不差。
我呵呵。
我想,可能对于每一个文案而已,文中字句的斟酌、词语的推敲大概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在别人看来,这就是无意义的堆砌。
在这份工作之前,有连续两个月的时间我都空闲在家,每天更新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在简书发文。有读者问:“很佩服你,竟然可以每天一篇文章,我现在写几个字就不想写了。”
我自己清楚,那些每天上午9点更新的文章,都是我在凌晨一两点一个个键盘敲出来的。
我并不是在埋怨别人的不理解,只是渐渐明白一些事情,也不会再把所有情绪跟人倾诉。成长中的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更无人可以替代。
后来,你问我为何时常沉默。我会告诉你,那是因为:有的人无话可说,有的话无人可说。
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