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就那玻璃门上,白纸黑字贴着“本店转让”,分外醒目,让我着实不能接受。
我住的小区建了四五年了,有点偏,住户也不太多,除了张大娘的包子店外在没有别的小吃店了,以后到哪能吃上这么可口的包子呢?我望着不远处即将建成的小区二期,心里颇有点郁闷。
听说张大娘的儿子好出息,在省城买了房,要接她过去。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上门谈转让的人一个接一个,张大娘却老说再等一阵子。
张大娘的店不算大,装修得也谈不上档次,经过三年多的经营,白色的墙面已经发黄,有的地方墙皮还脱落下来,裸露出灰色的肉里。然而店的生意却还是十分好,不只是周边小吃店“仅此一家”的缘故,更因为张大娘的手艺好,而且人也好。原来也有来做小吃生意的,无奈顾客只认准张字招牌,最终只能悻悻关门。
这天,我照例去吃早点。
“来啦,还是两个肉包一个烧麦?”
“不,来三个菜包。”
姑娘是要减肥?你看我……哈哈哈……”
“不是,是要换个口味……”本来有点郁郁不欢的看着张大娘有点发福的身子,被她的玩笑逗乐了。其实张大娘做的肉包才是一绝,汁水鲜浓,吃起来油而不腻。包子一进嘴,没有谁不挂赞包子味道美的。而且做包子用好肉,她自己的早餐就是两个烧麦外加一碗稀饭,时间一长她自己就成了店铺的金字招牌。
在张大娘的店吃早点的,多半是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每次都是七八个一伙,围坐成两桌。布满沟沟壑壑的黝黑的手,盘子里雪白柔软冒气的包子,俨然一道风景线。那些干体力活的,一个人估计都要解决四五个,食量大的甚至七八个。每次见他们穿着布满尘土的各类粗布衣服在这儿大笑着狼吞虎咽,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幸好这儿有家包子店,幸好张大娘的包子也并不贵,个儿一样大,别处五六毛一个,这儿只卖四毛,味道也不比“清露馒头”那样一块多钱一个的品牌牌子差。按照张大娘的话说:少赚点,够本就行.”
不过,不知道这样的包子还能吃多久,我盯着玻璃上的“本店转让”,心里怅然若失。
“张大娘,你儿子三番五次地来接你,你怎么还在这儿幸苦?好好的福不享,怎么想的?”我好奇地问。张大娘笑而不语。
约莫两个月后,包子店玻璃门上的纸被撕掉了,张大娘的包子店到底转了出去。我站在阳台 上,心里空落落的。抬头一望,猛然发现不远处的建好的小区,一个农民工的影子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