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5岁+的女孩,也许已经有了几段不同的职场经历,谈过几场刻骨铭心的恋情,总之,应该是有一些人生阅历了,对这个世界也有了一些模糊的看法,但是有多少女孩在这个年龄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今后想过怎样的生活,想和怎样的人共度一生?
洛杉矶前副市长陈愉在她那本《30岁前别结婚》的书里给年轻女性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初看书名,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该是,这也太不符合中国国情了吧,别说30岁了,就是中国女孩过了25岁的年龄,还没有男朋友的话,父母就该着急了。
可事实是,25岁,对于不少女孩来说,也许刚刚大学毕业,才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或者根本就还在学校里继续读研深造。25岁到30岁,也恰好是一位女性最美好的人生阶段,但又有多少中国女孩在这个阶段变得迷茫、彷徨,甚至焦虑呢?
到了25岁以后,评判女性是否优秀的标准瞬间发生了改变,似乎只要你还没有找到那个Mr Right,你就只能是剩女一枚,而自己通过多年努力,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却无人关心,甚至成为制约自己寻找另一半的障碍(《围城》中男主角方鸿渐的老爹说了,大学生可以娶高中生,硕士可以娶大学生,博士可以娶硕士,倒过来可不行,以苏小姐洋博士的身份,只有洋人才敢娶她,所以把苏小姐搁现在,估计也是剩女一枚)。
但是且慢,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以作者38岁才结婚来看,可算资深剩女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对老一辈来说,婚姻是生存所必需,即便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必需,也是社会意义上的必需,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工作、不酗酒、不打老婆的男人,就可以做丈夫了,我们要他是一个好男人。
第一,听从内心的感受。
不少女孩无法直面内心的感受,明明感觉不对,却又舍不得放弃,害怕放弃这个再遇到的比这个还不如,有很多凑合的甚至最终失败的婚姻就是基于这种不自信,不要把时间花费在一个让你有疑虑的男人身上,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清楚自己的底线,该离开的时候就要果断离开。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我们曾经学得那么苦,我们不应当只满足于一场仅仅出于责任的婚姻,而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爱慕。
第二,做到经济精神双重独立。
不仅经济独立,情感与精神也需独立。过去3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女性的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有了质的飞跃,但另一方面,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男尊女卑的普世价值观依然盛行,即便像那些又美又能赚钱的女明星,也以能不能把自己嫁出去,能否给婆家生儿子作为人生赢家的标准。
当今社会,女人要做在在经济上独立不难,难的是做到在精神上独立,这需要有无比强大的内心与种种外界力量所抗衡。说到底,这个社会的主导权还是在由男性掌握,但女人足够强大,大可以让男人们在自己的规则里玩,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奉陪到底。
第三,修炼自己。
对于未婚女士来说,要想找Mr Right,得先让自己成为Miss Rright。一个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女人,不会因为年龄的增大而变老变丑,更不会因为青春流逝或经历几段糟糕的感情而变成尖酸刻薄、锋芒毕露的女权主义者,我想这样的女人应该是外在柔和、内心坚定。
年轻女性要不断投资自己,可以通过阅读、培训、读MBA等各种途径武装自己,每隔一个阶段,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今年要get几个职场新技能,要结实几个优秀的朋友,要学习几项新的理财知识。总之要不断挑战自己,不要永远让自己待在一个舒适圈里等着别人来拯救你。
第四,扩大社交圈。
绝大多数的剩女之所以被剩下,并不是说她们条件有多差,相反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之所以迟迟还找不到如意郎君,绝大部分原因出在社交面过窄。作者在书中写到,当你约会到第100个男人时,你还找不到合适的吗?当然,陈愉曾经是专职猎头,人脉之广非一般人可比,但是我相信很多中国女孩别说100个,就是找到10个约会对象也都够呛。
女孩们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扩大社交圈,在网络社交如此发达的年代,姑娘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混”各种圈,比如喜欢户外运动可以参加驴友俱乐部,喜欢阅读的可以参加书友俱乐部,我有个朋友就是在户外俱乐部里认识现在的先生,在几次活动中,发现彼此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婚后感情一直不错。还有不少人推荐姑娘们去健身房,我觉得有点道理,有健身习惯的人大多比较自律。再说了,即使认识不了什么人,把身体锻炼好了也没有什么损失。
说到底,女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何况一段亲密关系的本质并非向外索取。因此,想要被爱,首先要爱自己,能与自己和平共处的人才有能力去谈一场成熟的恋爱。
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PS:今天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根本不存在正确的人生,过程已经是奖励。真的太太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