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二十三)一念释然
二十四、舞迷三道
那是一个生活条件不好的时代,却是一个学习风气最好时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却是一个精神丰富的时代;那是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却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那时候,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上学不收费,就业包分配,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享有着巨大的优越感。
整天生活在象牙塔中,无忧无虑。生活与思想的自由正在逐渐开启,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在校园里萌芽,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突然流行起了交谊舞,很快这种娱乐形式就进入大学校园,并且成为一种很时髦的文化活动。
社会上风靡,校园里也日渐兴盛,一时间,交谊舞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里、系里、班里都经常组织各类舞会,有在球场跳的,有在教室跳的,有在食堂跳的,有在礼堂跳的,不一而足。
不知是谁提出来的宣传口号:跟上时代节奏,踏准未来节拍,舞出青春风采,坚决要在校园内消除“舞盲”,要求每名团员青年带头响应号召,学生会更是首当其冲,把交谊舞跳起来。
这一段时间,周建军正在忙碌着以团委和学生会的名义组织对新生的交谊舞培训,每到周末的晚饭后,一台录音机一个音箱就在院礼堂搞了起来,他找来文艺部的同学帮着邀请擅长跳舞的师兄师姐当老师来演示和指导。
学工处、团委把组织新生学跳交谊舞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周建军来完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跳舞,很多同学不熟悉也不会跳,因此也不太响应周建军的号召。
消除“舞盲”的口号,是团委新上任的刘书记提出来的,是为了迎合校领导的口味,但任务却落实在周建军的身上,这是领导的重用,周建军的压力也很大,他几次动员和游说大家:领导说了,新时代的青年哪有不会跳交谊舞的?交谊舞将来走上社会是完全需要的一门技艺啊。“
贾士强和牛耕田都很不以为然,牛耕田总会问周建军:“哥们儿,哥们儿,毕业考试不会考跳舞吧?”
周建军就是笑,也不回答。贾士强对周建军说:”好,你要扫‘舞盲’,看看能不能先把‘耕田的’给扫了。”
不喜欢是不喜欢,不愿意是不愿意,但是作为哥们儿级的朋友又不能不去捧场。
贾士强每每被周建军强拉着去舞场,并听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跟我去好好学跳舞吧,将来肯定能用得上的。听我的,没错的。”
贾士强很不服气,总是先轻蔑地撇周建军一眼,说道:“人各有志,喜好不同,哪能都要跳舞,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差不多就行了。”
其实,哪用得着去四处找人来跳啊,只要舞会一开始,许多爱好者就不请自到了,舞场内人员自然流动,自然是鱼龙混杂。贾士强觉得这热闹的场合不适合他。
礼堂被周建军布置得很像个舞厅,门口挂着一串小彩灯,红黄蓝绿跳跃地闪烁着,桌子和椅子都被摆在四周,中间围出个舞池,舞池内的灯被用红纸包裹起来,柔和得有点昏暗,在舞曲悠扬之中,三三两两的已经在轻歌曼舞了。
贾士强坐在角落里看着一些舞池中的同学笨拙的舞步心里暗笑。
特别是“耕田的”,正在那里一丝不苟地数着节拍,认认真真地犯着错误,不管是快三、慢四,还是探戈、华尔兹,他一概如同推着小推车一般架着舞伴走田字格,一颠一颠地踩着节拍,不免让人笑到肚子疼。
贾士强看着也想笑,这哪里是在跳舞,分明是在插秧啊。
贾士强觉得这舞场也挺好呢,不但可以坐在角落里看这些西洋景,捡到一些笑料,还发现这里还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他们班的好多男生都和在舞会上认识的女生谈过恋爱,有的也曾爱得死去活来,不过最后成功的只有少数,但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QQ聊天工具的时代,异性之间伴着音乐的这种直接交往成了最好的寻爱方式。
舞池里的人越来越多,周建军拉着一个师姐走了过来,互相介绍后拉起贾士强的手就放到师姐的手中,半开玩笑地说:“今晚他就交给你了,不学会跳舞,不许让他走。”师姐很大方地哈哈地笑,拉起贾士强就走进了舞池。
贾士强平时也和同学一起玩玩吉他,对音乐的节奏感把握很强,再加上经常打球,运动协调性也不错,虽然刚开始精神不放松,脚步还有些凌乱,但在师姐的带动和指点下,慢慢也舞了起来,虽然身体还有些僵硬,仪态还有些生硬,但还是博得了师姐的赞扬:“你学得真快。”
舞了两曲,就有师兄来邀请师姐去跳舞。贾士强连声说:“没关系,我学会了。谢谢,谢谢。”其实,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舞场上,早已做好了伺机开溜的准备。
师姐走了,贾士强在舞池里搜寻牛耕田的影子,准备喊他一起回寝室打牌,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他咕嘟一句,这小子跑哪去了?
正准备自己离开,突然眼前一亮,在舞动的人群中发现了柳玉,他不由得又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