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钉
1.
有段日子,跟李先生频繁因为一件小事不愉快。
我不开心的时候跟他诉说,他总是马上给出建议。不可否认,他的建议行之有效,可我却再也没有了倾诉的欲望,心里反而更郁闷。
他也觉得委屈,因为自己明明是好心,却让一场谈话不欢而散。
2.
这样的事频频出现,我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我直接跟他说:“在我跟你倾诉的时候,你听着就好了,我说什么你就应什么,我骂谁,你也帮我骂谁,不要给我任何建议。”这真是个霸王条款,但李先生迫于我的淫威不得不照做了。
有时候他会说:“有句话,我说了你可能会不高兴……”我就会说:“那就不要说。”因为我根本不打算让自己不高兴,而你为什么明明知道这话会让我不高兴,还非要说呢?
很多专家说,这是男女的思维模式不同,男人习惯解决问题,而女人习惯发泄情绪。
可我并不这么想。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尴尬的沟通,这样的沟通让我们的立场从倾诉之前的平等状态,转换为你高我低。
似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金玉良言,而我则一定要摆出一副乖学生的样子,若不接受,便是不知好歹,小气吧啦。
3.
那么,当我们在向对方倾诉时,我们想得到怎样的反应呢?
其实,当我们能敞开心怀向对方说出自己隐秘的心事,或是谈论哪个讨厌的人如何讨厌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对方当做了我们阵营里的人——你是我的人。
可事实却是,当你兴起,正吧啦吧啦说着老板的坏话,对方却义正言辞地拍案而起“作为员工要懂得反省自己的问题,抱怨老板有用吗,你有你自己的问题……”
一句话立马让你低人一头,矮了三分。你的倾诉欲望消失殆尽,心里一股无名火百转千回,却无处发泄。不得不说,这次谈话实在糟透了,你的心情反而更加郁闷,还多了一丝丝不被理解的愤懑。
这时,对方反而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教育你要如何在职场打拼,要如何反省自己,要如何如何……
你觉得胸闷语塞,但又说不清哪里不对。毕竟对方也是好心。只是画风变了,本来跟你在一个战壕的战友忽然拿枪指着你,可是你本来准备拉他一起对战的,这感觉真是不怎么样。
4.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一位先生在开始时也不认为给他人反馈有什么价值。有一段时间,他与太太的关系十分紧张,于是他们一起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
期间,太太对他说:‘你从不好好听我讲话。’
‘我怎么没有?’他答道。
‘你就是没有!’太太反驳。
这时,我对这位先生说:‘我担心你也许只是在证实她的观点,从她的反应来看,你的回答体现不出你在认真倾听她。’
对我的观点,他有些困惑。于是,我问他是否可以让我来扮演他的角色,他很乐意我这么做。
接着,我和他太太就展开了以下的对话:
太太:‘你从不好好听我说话。’
我:‘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
这位女士听到我的回答后,留下了眼泪。她终于得到了别人的理解。
我转过身去,和她先生说:‘我相信这就是她的需要--她需要被倾听理解。’
这位先生非常惊讶:‘她想要的只是这个?’他很难相信,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对他太太能有这么大的影响。
其实,在我们向对方倾诉的时候,我们最想要的是被倾听,被理解。
这个时候情绪是流动的,如果对方不做干扰静静聆听,这份情绪就得以流过,我们被负面情绪蒙蔽的双眼就会清澈起来,一旦平静之后,我们自然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解决办法。
5.
我需要你,站在我这边。而不是,你面对我,手指着我,告诉我是我做错了。或者你手一挥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度一点。”
你是我的爱人、家人和朋友。我需要你的支持,而不是评判。
所以我在几次被李先生怼回来之后,明确告诉他,我需要你跟我站在一处,沆瀣一气。我不要听你讲那些大道理,这让我感觉非常不好。
然而,太多人不是真的去倾听你说了什么,他们只是急着表达自己,显示自己多么有想法,显示他比你更高明。这种炫耀式的说教,并没有人喜欢听,也帮不到任何人。
还有一种可能,他真的想帮助你脱离困境,于是不停出谋划策,他着急地想帮助你解脱。就好像父母见不得孩子受苦一样。
可事实是,父母不见得比孩子更高明,父母的建议也未必适合于孩子。当孩子愿意敞开心扉面对父母,只是想要你站在他那边,支持他,听他说而已。
6.
身边亲近的朋友常常说,为什么我说的你不听,别人一说你就听了呢?我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自己人反而有偏见。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同样一件事,别人肯就事论事,站在我这边跟我一同分析利弊,却绝口不去评论我的对错。
而“自己人”张口闭口都在评论着我这个人,我感受到他对我的不认可还有不客观,所以我在他张口的那一刻已经把耳朵堵死了。
当我张口倾诉,总是被插话,总是被打断,总是被批评指正的时候,我的感受也被切断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帮到我,当我倾诉,请不要插嘴,放下评价,真的体会我的感受,真的看见我,接纳我,支持我。
我自会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