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韩愈在《师说》中这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是说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我认为:小学教育是一门专业,术业有专攻。教研组应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己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怎么才能得到提升呢?我将结合具体的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专业积累从阅读开始
在学校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本学期我们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入手,了解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和核心。
结合各个年级的特点,共读了以下的书目:《写作教学的智慧》《静悄悄的革命》《语文课堂寻真》《童喜喜说写手帐》等专业书籍。并且由备课组长王双霞、李姣民老师组织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在新教育读书交流会上展示读书沙龙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备课组长李姣民老师、王双霞老师付出了很多,正是有了她们的付出,读书沙龙展示活动才得以精彩展现。
其实除了这样的读书活动外,阅读一直在语文老师的生活中,比如我们为了完成余映潮工作室的作业而阅读的《我的作文教学六讲》《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七十二堂写作课》《语文教学设计80讲》《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每一本书都为专业的成长打下根基。
2.课堂改变源于专家引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很幸运的是,三年以来,我们语文组的教师有专家余映潮老师的引路。在余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每个学期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一次次的专题研究就像一扇扇通往专业之路的航标,让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专业。
本学期,在余映潮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余映潮工作室的几位成员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大量阅读、精心设计教学、深入研究论文和不断研课磨课中,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本学期工作室参与展示的杨利红、陈小花、李治晓、张艳伊四位老师,为了一节理想作文课堂的展示,不断的探索研究。她们为了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浅、清、短、美”的范文,不知道翻了多少书,征求过多少次意见。为了一个环节的设计能更有效更扎实,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研磨。
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听到有微信,我拿起手机一看,是杨利红老师发来的信息“雪凤,这一个环节我这样设计行不行?”接下来把她就手写的教学设计发给我跟我探讨。这是我那天睡得晚看到了,有好几次我到早上才看到杨老师深夜发来的微信。
有一天晚上我准备休息了,接到陈小花老师的电话,因为一个环节不知道怎么设计,我们在电话探讨接近一个小时。还有一次快放学了,接到陈老师电话说“你别走,等我一会儿”,然后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电脑前一直说到12点多才回家。
张艳伊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那段时间我们一见面总是要聊聊这节课。她更是在上课前夕,大胆舍弃原本的教学设计,重新梳理思路,只为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只是我所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是,她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完美诠释和精彩的示范。只有跳进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深入地钻研,才能走专业的成长。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展示的课堂未必能做到完美,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我建议此时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做课的这四位老师。
3.专业成长根在课堂教学
“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在专家的引领下,成长的不仅仅是工作室的这几位成员。语文组的每一位成员,因为投入程度的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
(1)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日常的工作繁琐而具体,语文组的成员中,班主任也居多。每一次走进各年级办公室,看到最多不是埋头改作业,就是辅导学生,或者是各个老师围在一起研讨下节课该怎么上的场景。集体的备课除了教研组活动时间,更多的是在每一个教学的间隙,我们的教研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样的场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2)体现在公开课上
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年级组公开课进行的有条不紊,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扎根生长,“板块式”“诗意教学”“主问题”“语言学用”这些理念,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中已经成为常态,在低年级的课堂中也闪现着影子。
(3)体现在“集备研磨”活动中
本学期,借助学校提供的“每月一课”这个平台,我们在“集备研磨”活动中,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每个年级针对一个方面展开研课磨课议课,在“每月一课”活动中积累专业知识,打磨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的水平。
每一轮的活动,我们在领导的引领下集体备课,在同伴的帮助下集中磨课,在专家的指点和同伴的评课议课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提升着。
本学期,共进行三轮“每月一课”“集备研磨”活动,集中研磨课例16节,其中10节课例参与五校联合大教研展示活动。第一次大教研展示由林爱映、郭朝云、曹亚利老师展示,第二次大教研由王少瑞、李治晓、李利晓老师展示,第三轮大教研与余映潮专家工作室的磨课相结合,由杨利红、张艳伊、李治晓、陈小花老师展示。这10位教师为小课题研究的落地推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了示范。
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自觉的锤炼和打磨,更需要同伴的监督和帮助。在“集备研磨”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年级组的备课组长劳心劳力,认真积极组织活动,我一直被她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感染和鼓励着,在互相的监督和帮助中,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
(4)辐射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在本学期国培工作坊的集中磨课活动中,我邀请余映潮专家工作室成长李利晓、张艳伊、于丽红老师指导乡村教师,为引领辐射带动乡村教师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收获与反思:
在专业的成长这条路上,我们收获着
1.教师的成长笔记
河南省优秀课题获得者:张艳伊,王双霞,王创粉,杨婷婷,胡利艳,宋雪利
河南省教科所优秀成果获得者:吴雪凤,杨瑞平,李利晓,林爱映,于丽红,张杰
伊川县优秀教师王双霞,杨瑞平,张艳伊
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杨瑞平
……
2.学生的成长笔记
教师的成长,最终的受益一定是学生。
在本学期,六五班学生梁浩琪的作文《改变》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六二班张可美、六三班高之恒参加“汉字听写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六五班金成、张卓,六二班张可美、杜佳豪,六三班张常博,六四班李艺萱,六六班葛展羽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伊川县作文大赛。
反思着:
一边收获着,一边反思着: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
如
1.小课题研究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做出成果?
2.余映潮教学思想如何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语文课堂中?
3.“每月一课”各环节如何才能更扎实更有效?
这需要我们全体语文人共同的努力。只要我们一直能保持教育的专业和专注,坚守教学本真。在这些努力之后,我们所有小学语文人都可以很自豪的说:小学语文,我们专业,我们自信。
2019年,我们已经跋山涉水,站在一年新的起跑线上,2020年,我们将继续翻山越岭,灿若云霞。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