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聊的话题:如何收割别人的注意力,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复杂的大问题。
通过把海量的免费(或廉价)注意力集中起来高价卖掉,这是非常常见的商业模式。
甚至我非常认同争夺用户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
简单是指这样的商业模式从基本原理上来看很简单,持续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即可;
复杂是指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方式会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难;
大问题是指在自由竞争的商业社会,市场瞬息万变,每次技术进步都推动着文化变革,新的技术出现就意味着要探索新的吸引注意力的手段,这不是我现在能够讲明白的。
所以,我今天分享两个点做为抛砖引玉。
二、
1.互联网时代“新低俗”内容
最早的报纸很昂贵,属于小众市场,大部分人买不起。直到1833年,23岁的本杰明·戴创办一份自己的报纸《纽约太阳报》,这份报纸只卖1美分,这连印刷成本都不够,但他不打算赚读者的钱,他要靠低价把发行量做上去,然后靠广告赚钱。靠这种商业模式,本杰明·戴成为现代传媒业的鼻祖。
但注意力生意不好做,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加大剂量给读者新的刺激,最直接的策略,就是往越来越低俗的方向走,比如自杀新闻或者家庭风波。到了更后来,就开始出现藐视读者智商的假新闻。比如《纽约太阳报》曾刊登过这么一则新闻,说天文学家发明了一种先进的望远镜,观测到月球上存在一种比人还厉害的高级生物。
用低俗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用更低俗内容保有用户注意力,这是传统媒体在100多年前就在用的玩法,一直用到了今天,而且效果依旧很好。
在互联网时代,低俗内容被做到了极致。
比如今日头条、微博,就代表了目前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的最高境界。今日头条研究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新闻类型,就全给你推送这类内容。微博通过研究怎么吸引用户分享,例如网红美女自拍、宠物视频、游戏主播和明星娱乐八卦,吸引大家分享,浏览关注,然后全给推送类似内容(Facebook是这个套路的鼻祖)。
这种内容就是互联网时代“新低俗”内容,而且这种“新低俗”内容在大数据和个性化这两个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做到极致。
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同时又有海量低俗内容被不断生产出来,不断利用低俗内容吸引和更低俗内容保有用户,系统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效率只会越来越高。
不同用户看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将不同用户进行标签划分,卖个不同的广告主,提高广告主的收割效果。企业获取大量收益,再投入到生产海量低俗内容和用户分析当中,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这些将推动“新低俗”内容不断触达到用户,让用户持续把注意力花在这上面。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坏的时代,所有的行为和隐私被拿来分析如何收割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的特性,注意力是随时随地花掉的,总有机会能被企业抓到进行收割,防不胜防。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有企业,还有个人争夺你的注意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红、游戏主播、自媒体,通过互联网产品圈定自己的粉丝,再通过电商、广告进行变现。因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所以个人争夺用户注意力不会有技术门槛,专心生产自己的内容即可。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能提供用户感兴趣和带来价值的内容,你就可以争夺到用户的注意力,实现你的个人价值,同时会附赠给你财富。
2.社交是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注意力
人作为群居动物,有非常强烈的社交需求,并且人与人之间社交互动的关注程度远远胜过对低俗内容的关注。为什么这么说,你计算一下自己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是不是最长的就知道了。
Facebook做为互联网时代第一代社交基础设施,因为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才获得今天的成就。
Facebook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校园,当时因为学生们在真实世界里已经有一个社交网络,Facebook的作用是将这个社交网络搬到“网”上。有这么一群集中的用户,规模效应出现的非常快----哈佛的学生,居然为了上Facebook逃课,有人第一次使用Facebook就不能自拔,连续浏览几个小时。
几个小时都在干什么?加别人为朋友,同意别人加朋友请求。最早的Facebook只有这样的基本功能——每人一个个人主页,然后互加好友。这就足以让哈佛的学生疯狂了,自己的主页显示有几百个好友,都是真实姓名的人,会获得极大的社交满足感。
结果Facebook变成了一个查看朋友动态的工具,你从来不用直接联络亲人朋友,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动态。现在社会的新习俗是你生活中有任何变动,比如说毕业、结婚、生小孩等,把这些事件放在Facebook上告知亲友,不但是被允许的,而且被视为是很有礼貌的行为。
那Facebook作为社交网站怎么收割用户的注意力变现的呢?这就要提到社交网站最伟大的发明:“like”,也就是点赞功能。
Facebook通过用户对不同品牌主页的点赞,识别用户是哪些品牌的忠实用户,然后愉快的向这些用户投放广告。而且“like”按钮就在那里,你点,或者不点,时刻记录你的行踪。
以上Facebook这种模式,你可以原样套用在微信的朋友圈上,底层的商业逻辑是一样的。
这里说到微信朋友圈,多说几句:
朋友圈能告诉你朋友发的状态,因为微信是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真实的朋友发的真实的状态,都是事实,但事实可以误导人。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特意让你看的状态,是他们增强了的自我(也是自恋的一种体现形式)。朋友圈上的状态绝大多数都是高兴的事儿,什么成功毕业、浪漫婚礼、各地旅行之类----在朋友圈里幸福都是相似的,而在线下各有各的不幸。
自己的真实生活没那么精彩,每天看一圈别人的幸福,还一连看好几个小时,带来最大的感受不是愉悦,而是失落感,甚至可能会抑郁。
但你就是爱看状态,还更爱发状态。这就是社交产品,不用拿低俗的东西去迎合用户,真正迎合的是“自恋”。
三、
收割用户注意力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个命题也非常大,我今天只是给你抛出一个引子,你可以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类似的情况。
观察注意力如何被收割,有助于你保有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能够灵活运用,你也可以收割别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个人价值和财富的提升。
注意:我所说的一切可能都不对,你要自己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