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完全摆脱一周连续学习的疲惫,周六上午我比平时晚近一小时到教室,没多久教室前方走进一位穿着浅蓝色T,发型有些凌乱的老师。他先是到电脑前整理了一下课件,才抬起头环视教室四周,此时班级同学还只到小部分,离上课时间还有差不多二十分钟时间。
“咦,这老师有些眼熟,是前几天给我们上过课的某位教授吗?”赶紧翻开学员手册上的培训日程安排,才猛然想起前两天就已发现了,他是去年曾在春晖讲堂给我们上过课的祝庆东老师。
又见祝老师,先得好好回忆一下去年我在朋友圈留下的笔记。好在我平时并不是一个爱发圈的人,没怎么费力就在去年7月30日的朋友圈读到了自己留下的笔记——祝庆东老师语录:1.如何提高日常教研的专业能力?通过一个专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保持这种能力的迁移。2.教研要做实,教研要做亮。3.问题反思是家常小菜,它包括日常备课、教研、科研与师训。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位双特教师,祝庆东老师干啥像啥,做数学学科教研,他就成为了数学特级教师;辅导教师、学校搞教育科研,他就成为了教育科研特技教师。从他扎扎实实的科研资料里,从他干货满满的讲座中,全班所有教研员感受到的是祝老师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教研能力,这些都有效地指导了我们教研能力提升。这次又见祝老师,我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联想到目前我正在主持参与的我县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及时调整和改正的。如我们小学名师工作室目前正在进行的“识字教学”教研活动,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主题“识字教学”,主题属于三种视角中的“消除困惑中寻求突破”这一种,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已经开展了两次课堂观摩活动,但我们的两次教研活动基本上老师们没有太大收获,也没有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听了祝庆东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在主题确定与课堂观摩之前,我们少了关键的一步:缺少分析计划这个环节,缺少文献的分析。下次活动,我应先列个分析计划,围绕“识字教学”进行资料检索,去了解目前关于这一主题至少三位专家的文献,既关乎理论,又需要实践。这让我想起来陈向东教授关于论文写作指导中提到的,一切实践最终要投靠大理论,这两者应该是相通的。
在祝老师讲授关于“教研活动角色的分工”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个人感触也很深。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常见发言跑题、话语霸权、野蛮评论这三类问题,祝老师建议在活动前进行任务类型分工,同时制作活动提示卡,将提示卡布置于讨论桌或贴于会议室墙壁,随时提醒大家关注教研文化的建设。如“下列语言只能证明落后是正常的:由于生源、由于时间、由于设施、由于班额”这样的提示可以杜绝无效发言。我们教研员平时经常下校指导教学,定然少不了听评课,好的评课环节会对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无限的帮助,可是我也曾遭遇或话语霸权和发言无效的尴尬,有了祝老师这样具体的指导,每位老师既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发言时间,又能做到有效的发言,那么相信我们以后的教研工作一定能高效率的开展起来。
要从祝老师身上学习的教研技巧实在太多了,希望自己这次再见祝老师不止是简单的记下他的讲座内容,而且能真正带回平江,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教研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