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牛奶!
今天接到一个推销电话(非诈骗电话),对方是百度云的客服,与她产生了一番对话。可能很多人一接到这类电话,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挂掉。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呢?是否过于粗鲁呢?让我们用产品思维分析一下。
▍推销电话不是诈骗电话,是你不小心暴露了需求
先说一个前提,你接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电话分为两大部分,推销电话和诈骗电话。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目的不一样。
诈骗电话的根本目的是诈骗,包括伪装成商家推销一些伪劣或者没有的商品、冒充一些服务商(像中国移动、招商银行)来把交易额转入自己的账户。
在年轻人眼中,这类电话很容易通过漏出的马脚,看出诈骗的伪装,直接挂掉电话,不可厚非。但是正经的推销电话你也要这么做吗?
要知道一个现象,但凡是商品或者服务,不论知名度大与小,销售都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而营销和推销都是销售中的重要环节。不管是企业还是销售人员这都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手段。而推销手段就包含电话推销。
奥迪公司跟通讯运营商有个合作,运营商会把到一定年龄、有较高经济基础、并在最近有过浏览购车网站的人筛选出来,把电话号打包给奥迪公司,并获取一定的酬劳。奥迪这头只要挨个电话拨打,推销自己的产品。(当然这些数据都是脱敏的,运营商会把序号与手机号关联起来,奥迪看到的只是1,2,3等序号,不会看到用户真实的手机号,只需按下第几个序号,运营商再通过后台拨打过去)。
所以,往往接到推销电话是因为你浏览过他们的商品,他们认为你有这方面需求,才进一步打电话与你沟通。目的很单纯,秉承着双方共赢的态度。所以,他们并没有恶意反而带着善意,结果你直接挂断电话,是否是有点粗鲁不礼貌呢?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2 用需求,好意拒绝推销电话
要知道,你会接到推销电话,是因为你的行为让商家或服务商觉得你有相关需求。对症下药,你只需要表明你暂时没这方面需求即可。
拿我今天接到的电话为例,我先浏览了百度云官网的物联网平台服务,由于我的账号是与手机号绑定的,浏览后大概10分钟就接到了百度云推销打来的电话,来介绍他们的产品。
但是我本是出于好奇看的这项服务,并没有真正的刚需,为节省时间,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我暂时没有这方面需求,如果有的话我会主动联系你的。”
对方听到后,也很同意的我的观点,期待下次的合作。这不妨是一个礼貌还高效的解决方法。
那么,推销员应该怎么辨别用户的需求真伪和挖掘用户有哪些需求变得尤为关键。产品界是如何挖掘需求和判断需求真伪的呢?
▍需求是什么?如何判断需求的真伪
当用户面临一个痛点时,而产生需要解决这个痛点的要求,称为需求。 需求是和痛点挂钩的,具备因果关系。 先有痛点,后有需求。
所以,判断需求真伪的关键在于用户的痛点。如下:
1.判断这个需求背后的痛点是否真正存在
2.痛点的出现频率是否够高,范围够广
3.是否有现成替代方案解决痛点,替代方案的优劣如何。
▍挖掘需求的三板斧
要知道,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痛点,都会产生大量需求。而需求又是一个产品的源头,所以挖掘用户的需求变得重中之重,那么挖掘需求有哪些方法论呢?
1.1 换位思考法
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结合具体场景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更进一步有条件可以实地体验收集。
顾名思义,假如你是用户,在出行、美食、社交方面会产生哪些痛点,进而产生哪些需求。但是这个方法需要我们要很客观分析,往往经验不足的产品经理分析的不够准确,难免会掺杂主观因素在里面,但是优点就很明显,成本很低。
1.2 调研法
包括有调查问卷、进行访谈、竞品分析,观察分析,协作部门给出意见。
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用户说出他们有哪些需求,再去收集。所以收集的需求相对于上个方法会更客观,需求也更准确。
但上文提到,会有一个现象,用户言行不一,所以光靠用户“说”来收集需求还是会不准确,所以诞生了下面的方法。
1.3 迭代法
包括有上线试运行、用户反馈、灰度测试
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用户使用产品,从而产生结果。通过分析用户产生的行为,来收集需求。这些方法往往是最理性、最精准、最有效的方法,使用率也比较高。
——————————————————————————————————————————
更多精彩:
公众号:Product thinking Hub (产品思维集中营)
微博:牛奶甜心点
欢迎来找我~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