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题记
有些深印在脑海里的记忆,却不容我随意增减,也不容我退让迁就,就如我第一次学写散文,当时也只道是寻常,可是却在后来有了别样的感受,那像一朵白莲,绽放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那夜月色清明,凉风习习,我与姐姐坐在书桌前,她在看考研书,而我望着作文本上一个凄美的词眼——“离愁”,提笔又落,不想这篇文章里满是平日里的庸词俗句,可又不知如何去写,看书的姐姐抬起头望着满脸焦虑的我,挑了挑眉:“不听为姐的多读点书,现在写不好作文了吧?”我欲哭无泪,看着姐姐,突然想到她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啊,于是重燃斗志,拉着姐姐的衣袖,说:“姐姐,好姐姐,告诉我写散文吧。”姐姐看着我,眸中有七分喜,三分惊,转而又说:“你可以不?修改的过程你能坚持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于是姐姐放下手中的书,她告诉我审题,告诉我如何去定这篇文章的结构,还告诉了我许多技巧。我听完后,脑海里的思路清晰多了。那种手到拈来的感觉袭卷而来。我一纸一笔抒写柔情,可文字并不优美,而且略显啰嗦,以至于姐姐看过之后眉头蹙起,叫我重写,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觉得自己很是失败,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于是我整理好心情再出发。我重立提纲,在大脑中搜寻文人墨客的影子,搜寻羁旅之人的足迹,搜寻着那些纷乱了千年的诗句。一个开头,我涂涂改改地写了三十分钟才写好。我拿给姐姐看,心中略有些忐忑,可她微蹙的眉头却在那一刻舒卷开来,笑着说:“就是这种感觉,不错。接着把它写完。”听到姐姐的鼓励,我重拾了信心。
乘史之舟回溯,我看到了李煜与国家的分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后主的离愁;我望见了李清照与丈夫的分别,“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李三瘦的离愁;我观到了李白与友人的分别,“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李太白的离愁……我将所想到的一一写下,我思索着,离别固然使人忧愁,客若是没了这些离愁别绪,哪些诗篇又怎能在时光的变迁下,依旧如此地有灵性呢?思及此,落在作文本上的笔尖不经意地泛起了微凉,那一晚,我把《离愁》这篇文章结上了尾,画上了句号,可缺点依旧存在,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进步。看着涂涂改改的文章,我笑了。
第一次写散文,修改的过程最是艰辛,那时候只觉得与往常完成繁重的任务一样艰难,可细细一回想,才发现在其中收获良多,我便是因那第一次而爱上了写作。如今,写作是为了在车水马龙的喧闹中寻一片白梅胜雪的安静,在东风送春的曛暖中守一段如莲不染的清雅,纸上流年,笔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