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事。
A是某办的,平日里处理的都是家长里短。
A也一直尽职尽责,尽管整日里接收的都是些负能量,但也毫无怨言。
除了老W。
A说,那天老W哭着来找TA,在TA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原来,老W的儿子儿媳妇不孝顺,平日里对TA不管不顾也就罢了,更不让TA进门,不给TA饭吃。老W很憋屈。
A听了,“无语”以对。是真的无语——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为其调解的兴致。
只问了老W一句话:你记得你妈是怎么死的吗?
老W怔了一下,止了哭,半天没说话,之后就自觉无趣,灰溜溜地离开了,从此再也没向A提过儿子儿媳不孝的事。
A说,街坊邻居都知道,老W和他媳妇以前就是不孝的儿子儿媳:当初也是不给妈饭吃,后来妈生病了,万念俱灰,最后吊死在他家的大门口。
老W的媳妇还骂她晦气,死了都不让人消停。
之后,两口子真做到了活不养死不葬,还是A办公室的一些同事,带领一些热心的街坊邻居,帮忙处理的后事。
B说的事例则正好相反。
说TA有一邻居H,H上有母亲,下有孙子。邻居说谁都愿意带小孩儿——虽说不轻松但心情舒畅些。但H还是选择老母亲,为此她儿媳妇还抱怨过。
后来,H母去世,没两年,H也病了,所幸儿子对她尽心尽力地照顾,让她很欣慰。
问儿子,当年没帮忙看顾孙子有没有埋怨自己。
儿子却说,您是怎么孝敬姥姥的,我就怎么孝敬您。
你是怎么做的,你身边的人就是怎么做的。
什么叫“身教”?这就是。
2
孩童教育也是如此。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了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得到的感悟
——“所以我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教育不只靠言传,更有身教:行为,是最有力的教科书。
孩子最擅长模仿。
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
妈妈给外婆端水洗脚,回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
过了一会,走廊里传来小拖鞋走路的哒哒声,溅了满身水的儿子端来了满满一盆水,稚嫩而可爱,说:“妈妈,洗脚”。
李亚鹏在做客《朗读者》时说过,他每天在女儿睡觉前,就在她旁边拿出《金刚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
他说,每天晚上念两小节,坚持两年半,从未间断。就这样,李嫣三岁多,就已经熟读《金刚经》。
自然而然地,长大后的李嫣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喜欢与李亚鹏一起读故事,也有很强的求知欲,让他给她解疑答惑。
李亚鹏还说,养孩子是他们(大人)得到教育的第二个机会。
与此相对的是:熊孩子,也大多是熊家长的复制品。
关于熊孩子的报道,时常看到。微博还有一个专门讨论熊孩子与熊家长的话题。
前段时间就有一例,熊家长放纵孩子在车厢里闹腾,有位男士忍受不了,出言提醒,反而惹怒了熊父母,妈妈更动手扇了男士一巴掌,使男士眼睛破裂出血。
更有中国熊孩子在美国飞机上,用拳脚闹腾邻座小伙,家长视而不见,小伙忍无可忍,要求家长管束未果,还招来了熊孩子父亲的拳头,后来,一家三口落地,即被遣返。
总之,熊家长们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破坏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行为,很快就被孩子全盘学走。
熊孩子的不守规则,很多是学习了熊家长的不守规则;
熊孩子的狭隘,很多是复制了熊家长的狭隘;
熊孩子的暴力,很多是源于熊家长自身的暴力;
3
有一句很文艺的话,说: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其实这句话里,也包含了潜移默化的事实。
有教育组织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找了一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得其解的年轻父母,请他们认真思考,并客观地在纸上写下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性格和优缺点。
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冷静下来,客观思考以后发现:自己的脾性与优缺点,竟与自己的父母如此相近。
这个结果阐释的道理,与心理学上阐释的原生家庭给人成年后带来的影响异曲同工。
例如,被易怒、常常争吵的父母伤害的孩子,曾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要变成像父母那样的人,但在长大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一样难以控制脾气,暴躁莫名。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也是父母的“身教”在孩子身上形成的,难以摆脱的成长路径。
原因很简单——
父母离孩子最近,也是他们最亲近、信任的人,父母的日常习惯,就是孩子的教科书——如礼仪修养,如兴趣爱好,如思维品性……受影响的岂止一星半点儿,且影响的时间常常不止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一生。
古语有云:将门不出犬子。
又如童话作家郑渊洁所言: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所以家长才要谨言慎行:
希望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家长自己就要懂得尊重别人;
希望孩子勤奋好学,家长自己就要不断进步;
希望孩子以后孝顺自己,家长也要做表率,平日里多孝敬父母公婆;
……
说白了,要想孩子成为“将”,家长就要先让自己成为“将”,并让家,成为“将门”。
我是悟恩,祝诸位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