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人生无意义谈起
谁都曾经年少无知过。而我在年少的时候,犯下的错误足以让自己悔恨一生。 这一切得从我年轻时认为的“人生无意义”说起。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我的母亲经常严肃地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定要恪守做人的原则。如果说,我的母亲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缺憾,那就是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同样的话,让年少气盛的我反感不已,想离开家一走了之。
可是这一天真的来了。我在大学读了四年本科,本以为足够了,一个人不需要读太多的书,读多了只会让人变的迂腐。我瞧不起白首穷经的人,可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只读到本科,而我的那些大学同学后来大部分都读了研。 这是一个门槛,一块敲门砖。想在大城市混的好,不读研估计没什么出路。我想这就是差距,一开始差距只是一点点,到后来差距越来越大,直到我再也不能“望其项背”。
如今我的A同学都已经在大学当了教授,成了建筑领域的专家,B同学在南开大学教书育人,也快升教授了,而我只是一个三线城市的小科员,差别如此之大,大到让我脊背发凉。记得当年考试的时候,我高数可是99,而A同学只不过才刚及格而已。 如果说我真的在大学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那也是绝对的无稽之谈,毕竟当年我读的大学可是“211”大学。
可我鬼使神差地毕业后就天天混日子,拿着文凭天天到处乱窜。可是没人重视这张文凭。也许是我的故乡太小了,小到一张文凭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小到这张高校本科学历成为不了任何本地大单位的敲门砖。
所谓愤青,无非是怨天尤人,不肯去改变自己,到处碰壁。这么说起来,鲁迅先生堪称愤青的楷模。 经历过混日子的阶段,我开始后悔毕业后没去九江的一家国企,协议都已经签过了,虽然不是大城市,但是足以糊口。
我认定人生是无意义的,源于我听了愤青摇滚乐队的一首歌,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现在想起来,都是美国佬害的。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当年我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听着随身听,循坏播放着这首歌,感同身受,可是现在看起来,我简直白活了。美国人如果不工作,会有救济金,中国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确实成了一块砖头,而且是板硬的那种。
二、想到母校
现在回想我在大学的经历,真的恍如一梦。我已经觉得自己没脸再回母校。 当年我可是班级的学霸,每次考试都考前三。我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课堂、图书馆、宿舍。 我的读书生活其实很清苦,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兜里的生活费实在不多,连去网吧的钱都没有,更不用说买电脑了。我那时候最想拥有的就是一台电脑。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父母居然给钱买电脑,给钱买多余的书,比如疯狂英语、成人杂志之类的。
人和人真的不能比。现在想起来,还是这句话。
可以天天泡在宿舍玩电脑,不用去教室上课,只要考试前划一划重点,突击下就可以了,这真是理想的大学生活。而我每堂课必到,大四以前从未翘过课,每次考试总是第一第二,从没有挂过科,我的大学生活有意义吗?我不是非这么做不可,可是如果不这么做,我还能干什么呢?如果我翘课,我就有一种负罪感,感觉对不起父母对我的养育,对不起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上大学。
人生真的无意义吗?不是,我现在已经想通了,不是没意义,而是意义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要主动去实现你所想要实现的意义,一切取决于自己。
我想,我没有虚度自己的大学时光,大概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正式的谈过恋爱。曾经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也许谈不上喜欢,只是抱有好感,是在放假回家的火车上碰到了,觉得人挺老实的,长的很漂亮,真的是适合自己的类型。可是我一直搞不清她到底是姓陈还是程,只知道单名一个琴字。 我在上大二的时候,给她写过一些情书,也许算不上情书,只是表示我喜欢她。至于她对我有何想法,我想我还是不知道的为好。后来还给她打过电话,稍稍聊了两句,不过友谊止步于此。情书的内容我已经忘了,只记得大概的意思,无非是夸耀自己成绩好如何如何之类的,请予回信,就没了。
我记得班上的一个女孩子说过我是个死心眼,她说的太对了,我赞同她说的话,一眼就把我看穿了。对的,我就是一根筋,一条道不走到黑不回头。一辈子改不了的死德行。
还有一点,谈恋爱是需要钱的,我没有,兜里的钱只够基本生活,温饱而已,连小康都达不到,何来钱谈恋爱呢? 所以我只能钻进象牙塔里面,不是我不想出来,而是我只能这么干。
后来,毕业前,学院准备给我保研,我都觉得无所谓,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干净利落地毕了业。 学院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当时我不这么想的话,我想我和我的同学差距不至于这么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