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又感冒了。你拿起手机,向老板解释原因并请了一天的病假。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我不过是一个免疫力略微低下、易患流感的普通人罢了,你心想。然而,同样的状况往往会难倒那些占据全世界总人口10%-20%、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更难听一点,精神疾病)的人们。
“羞耻感”是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都经历过的情绪感受。他们常常被认为是“软弱的”、“危险的”,甚至是“不需要任何治疗手段,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而这样的偏见往往会逐渐加重患者们的病情,甚至让他们养成了“秘密养病”的生活习惯。
在美剧《摩登情爱》中,安妮·海瑟薇饰演了一位躁郁症患者莱克茜。在朋友们眼中,她开朗、迷人、热爱生活,除了一个小小的缺点,莱克茜常常无来由地失联很长一段时间。无故旷工、持续性逃学、鸽掉与男友的约会,莱克茜和她身边的人都在被她这种间歇性发作的躁郁情绪困扰着,而不敢吐露真相、担心被嫌弃的莱克茜常常习惯性地给出一条解释:“我有肠道易激综合征”。
在一个阴雨天的早晨,莱克茜终于在经历了被公司开除和被男友分手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并对一位公司同事吐露了心声。“我只在状态超好的时候才见人”的策略无法起效了,莱克茜发现,讲出自己的病情让她如释重负。这种感受就好像“一头大象从她的胸口挪了一只脚下去”或者“终于放走了那只装在塑料袋里的猫”。莱克茜发现,神经系统疾病不过是一种和慢性鼻炎一样无关紧要的小缺陷,她开始发自内心地接受、喜爱它,接受治疗,一切迎刃而解。
当然,一切都要从了解开始。只有当你明白,你的抑郁症源于某一段家族遗传基因或者头脑中一种化学物质的轻微缺失,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坐在你身边的心理医生喜笑颜开起来。《大脑的奥秘》这本书从回顾历史、陈述现实生活和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带领读者逐渐认识、理解大脑深处的奥秘。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我们的大脑不过是一个与肠道、心脏、肺部一般无二的生理器官罢了。如果你心甘情愿地对朋友们抱怨自己不小心患上的肠胃炎,那么请你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神经系统。
【01】你不是一个废物:从了解神经系统开始
比起我们在高中生物课上学到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人类对神经系统的研究显得艰难很多。为了了解它,我们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在《大脑的奥秘》这本书中,我们跟随着作者从遥远的公元前开始回顾人类对大脑认识的不断进化。起初,一切进展得并不顺利。
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种体液理论,即精神障碍与人体里的体液失衡有关;在东方的中医学说中,老大夫们则融入了超自然元素,我们常常听说的“邪气入体”就与此有关;当然,古人们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还有数不胜数的离奇解释,人们对于这种难以通过药物和手术刀治愈的病症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比如光是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欧洲人中世纪焚烧女巫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大脑的了解和认识开始逐渐变得更加客观、理性。伽尔瓦尼夫妇通过电学实验拉开了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序幕;1952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了第一本《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并不断修订,其中记载了106种精神障碍供临床医生用于诊断目的。
你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并不是怪胎或废物,他们只是医院里众多病人中较为优雅、时髦的那一批。在现代,神经系统科学领域的学者们甚至提出了神经系统会受白细胞水平影响而发炎的炎症理论,并发明了神奇的基因编辑工具。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想要治愈你大脑中某一段过分活跃的神经元细胞会像切割掉你那无用的阑尾一样简单快捷。
【02】停止自怨自艾吧,其实你魅力四射
当老一代人还在私底下议论某个年轻人患上神经系统疾病、靠药物维持正常生活时,许多90后、甚至80后们已经开始热情地拥抱自己身上那些轻微的神经系统缺陷了。就好像比起你的大学室友,你更不爱吃香菜一样,它们不过是你身上看似愚蠢又可爱的小缺点罢了。
还记得《九号秘事》里的那场驱魔仪式嘛?这一看似荒诞的行径其实预示着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进化。比起直接把一个老巫婆绑在木柱上烧死,人们开始将精神疾病逐渐归咎于外部力量而非个人的失败,从而消除了精神疾病的污名。
在《大脑的奥秘》中,作者还介绍了许多可爱又迷人的神经系统异常的状况。比如左前颞叶的活动被阻断导致的“天才主义”,或者小脑损伤引起的“外国口音综合征”。只要用心体会,每个神经系统疾病都有它的魅力四射之处,有时候它甚至会让你和你的家人们坐在一起捧腹大笑。
如今,在许多国家,聋人社区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他们致力于帮助听力正常的人了解耳聋,并强调听觉障碍不一定是一种损伤,反而会带给聋人更奇妙的生命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即使没有听觉也能感到非常快乐、舒适,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神经系统缺陷,并坚信采用“耳蜗”等技术治愈耳聋是对他们的一种严重冒犯和羞辱。
【03】想办法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神经系统
这就是我们的大脑,比起胃肠或肝脏,神经系统的变异性更强。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大脑的奥秘》这本书理解到,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比起《超体》和《黑天鹅》里女主角们那些过分极端的神经异常现象,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偶尔展现出它们的与众不同。
没有疾病,只有差异,任何神经系统的特点都可以作为优势被得以利用。密歇根大学的神经学家胡达·阿基尔就曾提出,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大脑可以释放内啡肽来减少疼痛;味觉超长者尽管很挑食,但他们在品尝美味新鲜食材时感受到的乐趣也会成倍增加;而患有嗅觉参照综合征的患者常常认为自己奇臭无比,从而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清理个人卫生,这显然对与他们约会者的心情和直观感受有着很好的反馈作用。
近期非常流行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也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但从测试本身的目的性来讲,发明者就已经很明确地传达出了一个信号——16个人格中的每一个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选择。以最不被人们看好的INFP人格举例,这个最容易自卑、内耗、得抑郁症的人格被认为非常适合成为作家。纵观古今,许多优秀的作家(比如一直想把手稿全部烧掉的卡夫卡)都拥有极其脆弱的神经系统,比起那些早起的鸟儿,这些夜猫子更感性、更忧伤,却也正因如此,他们创造出了影响几个世纪读者们的伟大作品。
朋友们,不论你的神经系统有多么令人跳脚、多么喜欢作怪,它都是你独一无二的标志。爱丽丝是家人眼中的怪胎,可总有疯帽子能理解她天马行空的怪诞。《大脑的奥秘》正是这样一部通过讲述神经系统和大脑结构,来帮助我们理解、接纳、甚至爱上自己缺陷的书籍。所以一切从拥抱大脑开始吧,正如安妮·海瑟薇在《摩登情爱》中说的那样,“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