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生活,原因不一而足。有好高骛远对自己没有准确认知的、有经过一段不适的感情进而望情却步,望之生畏的、也有那种单纯的人儿,从生理到心里都还是处子,对情感和另一半充满童话般完美幻想的。还有一种,吃过见过的。这吃过见过的人里还分两种:一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是曾经沧海无有水,除却巫山不见云。
这无有水不见云的一类人是有过几段还算丰富的感情经历,热恋过、争吵过、胶着过、挣扎过。经历了几段感情过后,参悟到男欢女爱不过兴尽悲来难逃时间磨砺,卿卿我我不过一时温柔,难逃人性自私的本质。便觉心中有几分禅意,对情感对男欢女爱渐渐看透,心内寡淡,无有期待,无所寄予,便了然尘上,做起孤独的仙,不问凡尘情事。但这一类人反倒也可能由看破红尘走向通透,寻一个性格和蔼平顺,无偏嗜不矫情的人结为连理,定下终身。对另一半没有过于期待,又能理解和包容对方,对爱情和婚姻对人性既看清本质又保有一份容纳的通透,这不是一般人能拿捏的境界。
在情场里吃过见过的另一种人就是所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类人最为要命,心内有大执着,见过一种好的,便忘了参差不同是世界之常态。见了草原便不能忍于驰骋戈壁,见浩瀚海洋就不屑飘荡于溪流。说难听点其实是格局小了,世界观逼仄了。但偏偏就是那种一见钟情、回眸误终生、为一人矢志不渝的人,确是人们在虚拟的爱情故事中所喜闻乐见的。看那痴情的人儿独自神伤,看客也跟着心疼不已,唏嘘不已,其中经典要数《神雕侠侣》了吧。
可惜可叹可贵可喜的是这类人多是在小说影视剧中出现,现实中即便有也是万万中无一个,这也正是可惜可叹可贵可喜之处。
前几天重温了一遍科恩兄弟导演的翻拍电影——翻拍自1969的同名电影《大地惊雷》。《大地惊雷》就讲述了一个单身老姑娘年轻时的故事。
影片主要讲述14岁少女马蒂雇佣法警追杀凶手为父报仇的故事。我们通常不建议用刻板印象去评价看待一个人,但是我们看待一个人的某些特质时却往往能佐证刻板印象的必然性,尤其是在影视戏剧中为了刻画人物,为了剧情的逻辑性以及前后因果时,这种佐证效果尤为明显。14岁的马蒂在得知父亲死在他乡后便只身前往异地为父亲处理后事,毕竟她的母亲没读过书几乎是个文盲。影片中马蒂在处理父亲后事的过程中从未展现过一次软弱感性的一面,也没有为父亲流过一滴眼泪。即便殡仪馆的人两次提示她可以亲吻父亲的遗体,她也仅仅是冷静地看着父亲的遗体说:他的灵魂已经消散了。这一切都展现了14岁女孩不该有的理性冷静与强大,以至于她在与和父亲有经济往来的商人讨价还价时展现的那份强大与冷静都没有让我感到过分的惊奇。
她就是这样一个强大冷静坚强的女孩,所以她会欣赏法警考伯恩,称他为真正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并雇佣他去追杀杀父仇人。为了亲眼见证父仇得雪并验收雇佣任务是否完成,她的雇佣条件是她要亲自跟随考伯恩穿越丛林旷野,风餐露宿去追杀凶手。考伯恩并未答应,这并不是过家家,怎么可能带一个14岁女孩去追杀凶手,所以考伯恩连同一个德州骑警悄悄提前出发了。马蒂并未放弃,追上了他们,并以自己惊人的毅力和坚韧的性格全程跟随他们完成了追杀任务。不幸的是马蒂被毒蛇咬了,考伯恩带马蒂拼了命地往回赶,寻找能施救的场所,星夜兼程跑瘫了马蒂最爱的马——小黑,在马蒂的哀嚎声中小黑被考伯恩安乐死了。最终考伯恩抱着她找到了施救地,瘫坐在地上起不来了。
影片的结尾马蒂终身未婚,成为了一个老姑娘,在考伯恩的墓前沉思并离去,画面留下马蒂独自离去的独臂背影。
马蒂是仰慕考伯恩的,她自己就是一个有勇气有毅力的女孩,所以她也欣赏这样人。片中结尾考伯恩为了救被毒蛇咬伤的马蒂累得半死,马蒂终身未婚其实并不是因为考伯恩的救命之恩。她与考伯恩年龄差距过大,她只是欣赏考伯恩,并没有展现出爱情的一面。马蒂终身不婚的原因之一是她过于坚强以至于不需要男人,另一个原因是,考伯恩在她心中的形象过于强大,她的心里便再无其他男性的立足之地。影片中他们确实并未展现出类似爱情的气味,而是一段忘年之交的奇缘。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另一半。
这就是我说的吃过见过的另一种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PS.本文并不是影评,片中所展现的西部荒野镜头十分粗犷豪意就不详述了,配乐也很优美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