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深挖银发新力量
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深挖银发力量,是应对人口老年化挑战的有效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群体庞大,挖掘银发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人力资源,让老人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老年人汇集起来就成了我们国家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使用好这笔巨大的财富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群体关注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好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发银发新力量。
奋进时代风采,银发爱心广传递。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充分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关体系,给老人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一些老人退休后,一下子从繁忙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会感觉和社会脱节,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是对社会无用的人,导致老人心情郁闷,出现心理疾病。这时,社区的老年志愿者组织就给这些老人提供了奉献自己力量的场所。就比如一些退休幼儿园教师利用自己所学特长在小区内给年轻宝妈宝爸提供免费育儿知识,教摇手舞等。既帮助了年轻人增长育儿经验,又方便老人年体现人生价值,还快乐了孩子,实现了一举多得,真正做到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其实这样的老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发挥着余热,以自己的小爱温暖了自己所在的小天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儿却能极大的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文化传承心不老,银发力量显神通。“银发”群体如同一座桥梁,一边联系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一边又联系着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创新并不是年轻人专有的词汇,而是每一积极向上不断探索有拼搏精神的勇士的赞美词。广大老年朋友保持着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去精神,以一生的热忱投入到文化、技艺的传承中。华发如银,奉献成金。许多老人都很愿意和年轻人分享他们的智慧,同年轻人一起进步。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传递给下一代,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一些非物质文化的艺术家,为了能传承一项技艺,为学生提供免费教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瑰宝的传承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耐心、责任心认真讲解,吸引年轻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例如“确山铁花”传承人张建军,为了让铁花之美后续有人,自筹资金组建表演队,更多人看到铁花的绚烂夺目。同时为了增加铁花的曝光度,他答应了千万网红九月的请求,让九月成为他的第一个女徒弟,不断创新改进,终于找到适合女性体力的重量。杨建军只是一个传统艺人的缩影,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中还有千千万万的“杨建军”。
科技助力谱新章,银发魅力永不消。科技是新一轮的发展“金钥匙”,银发群体亦可意气风发。可能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体力方面比不上年轻人,技术操练熟练度比不上年轻人,但是长期的工作已经练就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在科研岗位上同年轻人一起攻坚克难、发光发热。他们迎难而上,挑战极限,以沉稳和坚持为科技创新发展添砖加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对他们的具象化表达,即使到了人生暮年,依然绚丽多彩,依然充满活力。他们是八十多岁仍然坚守科研一线的王德民老院士,是从事于研究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结构及疾病分子细胞研究的施蕴渝老科学家,是被誉为“龙芯之母”黄令仪老专家,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不是阻碍,老骥伏枥,也可志在千里。他们的贡献不仅仅于此,还给后生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科研精神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世世代代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