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蹉跎~米丝黄入行互联网已有7年之久,一直也在从事产品运营的工作,当然并非一直在某一个平台——运营过app平台,开过盈利的淘宝c店,在o2o公司带过项目,在社群中玩过电商……也许我就是传说中的复合型人才~~说不定此处有看官要喷。
言归正传,为什么想和大家聊聊社群电商的玩法呢?正是因为自己接触的平台和互联网之久,而且近期关于社群电商的文章报道层出不穷,最让我触动大的是在喜马拉雅FM听了范子龙的《社群电商三部曲》,很认同感里面的多个观点,想想也是应该是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做些总结沉淀下来。
1. 社群电商并非是传说中的颠覆式创新。
回归到商业本质,靠积攒口碑,靠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更好的传播信息,社群经济的概念也只是对过去商业经验的一次总结。概念化的说法,就是第一通过有价值的内容引起用户的共鸣,第二通过共鸣者的集结形成高度活化的社群,第三通过社交网络属性放大社群的影响力进而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故并不是传统电商或移动电商的颠覆,而是是商业模式的一次延伸,一种意识形态的崛起,对于过去经验的总结。仅是社群经济的落地表现,商业价值来自于以内容为中心,以服务为基础,以口碑为传播媒介的信任经济。当然也不是互联网的专属,是商业的一种意识形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坚守,对于产品内容的信任。
【操刀实例】一小伙伴的线下茶叶店铺,客户主要是因信任且钦佩掌柜的茶方面专业知识,除了茶本身的品质,如何泡制出茶叶的最佳口感,容器的选择,茶叶的保存、包装,甚至咨询关于送礼时不同对象的偏好和地位,掌柜都能耐心的给对方一个令人愉快的答案。
由于线下店铺的客源,及掌柜的服务带来了很大影响力,这种方式就非常适合结合社群来做线上销售。所以小伙伴在做线上渠道时,就选择了公众号而非是淘宝,利用微商城布货,专家问答等第三方工具做营销服务。
2. 内容运营需要更精细化。
并不是说把你的客户都拉近一个微信群或Q群就能进行社群商业化。
相比较起来传统的电商平台,社群电商需要商业主体花更多的精力在内容精细化运作上。如上面的举例,茶叶是个比较特殊的商品,市面上没有较多的标准化比较,在电商平台上用户选择更多的是基于平台的推荐,店铺的整体情况,用户的评论等客观因素。
而微商城上,流量来源更多的是靠自己的一些稳定客源转化,或者媒体工具的传播。故那些商品属性是需要让用户真实感受到的,例如收购鲜叶的过程,不同品种茶叶的泡法等内容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来,需要拍摄素材,组织用户关心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摘录与转载。这绝非是仅靠美工设计就能达到的营销效果。但这些内容一旦积累沉淀下来,那就是一笔具有收藏价值高转化的财富。
3. 社群化的双刃剑效果。
当然,这里我用的是茶叶的一个实例,而且社群的承载是公众号的论坛及一些新媒体平台,而没有建立需要费很多时间管理的微信群。所以这里需要商家对自己和用户要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分析自己产品的特性,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诉求和期望值是什么。如果贸然的圈人建群,若运营的做的不好,会加速自己的死亡。因某些负面的影响是会成几何倍数放大的,个人投诉可能变成集体投诉,变成一次互联网界的公关危机,故需要做好产品的质量和升级。建议还是踏实的先把产品服务的可拓展内容做好,为用户贡献真正需要的产品使用和期望价值。
ps 关于社群电商现在被过渡营销了,所谓的很多课程也不是建议大家盲目交钱,花点时间实践就是最好的检验自己的产品服务价值和用户群体的期望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