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研究科技如何劫持人类思想的专家。因此我过去三年在谷歌作为设计伦理学家,研究如何进行设计才能避免上十亿用户的思想免遭科技劫持。
当我们使用科技时,我们通常乐观地认为它会为我们带来好处。但是我想展示给你它的另一面。科技是如何利用我们思想的弱点的?
我曾是一个魔术师的时候就开始思想上面的问题。魔术师都是从寻找人认知上的盲点,误区,缺陷和限制开始学习的,因此他们能够在人毫不知情的情况操纵人的行为。一旦你知道如何使用人类思考的按钮,就是可以像弹钢琴一样操纵他们了。
照片是我在妈妈的生日宴会上表演手上魔术
这就是产品设计师在对你思想做的事情。操控你思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的弱点来抓住你的注意力。
我想让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做的。
劫持1:如果你控制了菜单,你就控制了选择
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个人选择和自由基础上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激烈地为做出『自由』选择而抗争。但我们忽略了我们是如何被有限的我们从未应允的菜单选项给操纵了!
这就是魔术师做的事情。我们给人们创造出自由选择的假象,同时创造出无论让他们怎么选择都会赢的菜单项。
当人们得到选项时,他们几乎不会问:
有哪些选项?
为什么我们得到了这些选项而不是其他的?
我知道选项提供者的目的吗?
这些选项符合我最开始的目的吗?或者它们就是一种干扰(比如捆绑销售的牙膏)
假设你周四晚上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希望能够再多聊一下。你打开了Yelp查看它为你推荐的附近的酒吧列表。结果你们一群人开始埋头盯着手机比较哪家酒吧好,你们仔细看对方手机,比较鸡尾酒。这样的Yelp给出的酒吧列表还和你们一开始的想法一致吗?
并不是说去酒吧不是个好的选择。而是Yelp通过酒吧列表的设计将最初的问题『我们到哪里去继续聊天?』替换成了『哪家酒吧有好的照片和鸡尾酒?』
不仅如此,一群人还陷入一种假象——Yelp为他们推荐了附件全部的酒吧。在他们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的时候,他们忽略了马路对面的公园有乐队在进行现场表演。他们忽略了街道另一边可以吃可丽饼和咖啡。这些都没有在Yelp的列表中展示。
技术提供给我们生活各方面(信息、时间、去哪里、朋友、约会、工作)的选择越多——我们就越会假设手机拥有最具影响力和最有用的选择列表。但真是这样吗?
最具影响力列表和最优选择列表是不一样的。但是当我们盲目地想我们所得到的选择投降的时候,我们不会考虑两者的不同:
『今晚谁有空一起出去玩?』变成了最近联系人列表。
『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变成了新闻列表。
『谁单身可以约?』在Tinder上变成了可以滑动选择的头像列表。(而不是和朋友去参加同城演出)。
『我必须回复邮件』变成了键入回复的键盘。
当我们早晨醒来打开手机时,会看到一长串的通知。它构成了『早晨醒来』被『我昨天错过了什么』包围的体验。
通过设计我们选择的列表,技术劫持了我们对选择的预期并且用新的选项替代了他们。但我们越仔细考虑我们得到的选项,我们会越快发现他们不符合我们的真实需求。
劫持2:将老虎机放进十亿个口袋里
如果你是一个app,如何保证用户的粘性呢?将你自己变成一台老虎机。
每个人一天平均会看150次手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做了150次清醒决定吗?
一个主要原因是玩老虎机的心理动机:间歇性不确定奖励。
如果想尽可能让人上瘾,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用户的行为和不确定奖励联系在一起。你拉动了杠杆后可能马上会得到一个诱人的奖励或者什么都得不到。获得奖励的概率变化越大人越容易上瘾。
这种效应真的起作用吗?是的。老虎机在美国的收益比棒球、电影、主题公园加起来还要多。
但是不幸的事实是:几十亿人将老虎机放在他们口袋里。
当我们把手机从口袋中掏出来看是否有通知时,我们在玩老虎机。
当我们刷新查看新邮件,我们在玩老虎机。
当我们滑动手指查看Instagram的新推送,我们在玩老虎机。
当我们扫视像Tinder一样的约会app时,我们在玩老虎机。
当我们点击通知消息的小红点时,我们在玩老虎机。
在其他案例中,老虎机效应出现是个意外。发邮件给你的人并没有蓄意想把自己变成老虎机。当大家都检查新邮件却发现没有收到任何新邮件时,并没有任何公司获益。无论是苹果或者谷歌的设计师都不希望手机变成老虎机。老虎机效应的发生只是个意外。
劫持3:害怕错过重要事情
app和网站劫持用户思想的另一种方式是有『1%』的可能你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让你相信我是一个有重要信息的、有意识的、有潜在性机会的平台,你可能不会关闭我。因为你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内容:
它让我们了解时政要闻,尽管这些最近对我没什么用。
让我们和朋友保持联系,尽管我们和那些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话了。
它让我在约会软件上滑动一张张面孔寻找最佳约会对象,尽管目前为止没有约到过任何人。(如果我错过了和我最相似的那个配对呢?)
它让我们不断用社会媒体(如果我错过了重要新闻,跟不上我朋友们的节奏了怎么办?)
但是当我们陷入这种恐惧时,我们会发现它是无止境的:我们一旦放弃使用一些东西我们就总是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第6个小时不用电话会错过Facebook上的魔法时刻(Magic Moment)。
如果我们没有查看第700个配对,我们会错过Tinder上的魔法时刻。
我们会错过紧急电话,因为我们不是7*24在线的。
然而,是否担心会错过什么事情不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旦我们从这种恐惧中脱离出来,我们很快就能从幻象中清醒过来。我们从中抽离一天——停止订阅通知或者去露营,我们发现所担忧的事情并未发生。
我没并没有错过我们未见的事情。
『要是我错过了什么怎么办』的想法在停止使用,取消订阅或者关机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而非在之后。设想一些科技公司明白了这一点,以『如果更好利用时间』为出发点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社交关系和合作关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我们会错过什么』为依据设计。
劫持4:社交认可
我们都希望得到社会认可。人需要被自己的群体包容、认可和喜爱,这是人类的最高需求。但是如今社会认可掌握在了科技公司手里。
当我被朋友Marc打了标签,我会认为他认真地为我加了标签。但是我难以想见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是如何事先思考这一用户行为的。
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可以通过自动将照片中所有人的脸标记出来(只需要一次点击的浮层提示『要标记照片中崔斯坦吗?』),以此控制用户多久获得一次标签。
因此当Marc标记我的时候,他回应了Facebook的建议,但却不是做出了自由的选择。但是通过设计这样的选项,Facebook控制了数百万人在网络上获得社会认可的体验。
Facebook用自动建议来鼓励用户为更多用户打标签,引发了更多社交外部效应和干扰。
当我们改变社交头像时,一样的事情发生了——Facebook知道这是一个用户想得到社交认可的瞬间——我们的朋友觉得我的新照片怎么样?Facebook将这条消息放到新推送的顶部,让它停留的时间变长,让更多朋友点赞或者评论它。我们每次点赞或者评论的时候,我们将在将来某刻再次被拉回这条信息中。
每一个人天生会回应社交认可,但是一些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相比其他群体青少年对此更敏感。当利用这种敏感性时,科技公司的设计师会发挥重要作用。
劫持5:社交互惠(针锋相对)
你帮了我忙——我欠你人情;
你说『谢谢』——我必须说『没关系』;
你给我发了邮件——我若不回复就是不礼貌;
你关注了我——我如果不回关注就是不礼貌(尤其是对青少年);
我们对这种人之间互动行为非常敏感。但就和社会认可一样,科技公司已经操纵了我们的体验这种互动的次数。
一些情况下,电子邮件、短信只是社交互惠因素,但是另一些情况下,公司有意利用了这种脆弱性。
LinkedIn就是一个典型的惯犯。LinkedIn希望人更多地彼此建立社交关系。因为每次用户建立互惠关系(比如接受一个人好友申请,回复信息,认可某人的技能),他们都不得不再次回到LinkedIn这个网站上,从而认识更多人花费更多时间。
和Facebook一样,LinkedIn有意利用了这种不对称性。当你收到一条来自某人的邀请,你认为那个人是有意识地邀请你,但实际情况,他们只是在无意识回应LinkedIn的推荐联系人列表。换句话说,LinkedIn将用户无意识的冲动变成了社交义务,让数百万的人都觉得有义务回复。当人们使用产品时,公司从中获益。
设想数百万的人每天被这样的信息干扰,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相互连接——这些都是想以此获利的公司刻意设计的。
欢迎来到社交媒体:
假设科技公司有最小化社交互动的责任。或者如果存在代表大众利益的独立机构——一个工业财团或者食品药品监视部门——监管科技公司滥用认知偏差,比如下面的脑洞:
劫持6:无底洞、无尽的信息流和自动播放
另一个绑架用户的方法是让他们不断消费,即便他们已经不需要了。
怎么做?简单!将一个有限的体验变成无尽的信息流从而让用户沉浸其中。
康纳尔大学教授Brian Lansink演示了他们关于『如何用无底的碗让人喝下更多汤』的研究,这个碗在人们喝汤时会自动加汤。用这个没有底的碗,人们吃下了比正常碗多73%的卡路里。
科技公司利用了同样的原则。新闻信息流被刻意设计成自动加载的,来让你持续滚动页面,减少你中断,重新思考或者离开页面的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视频和社交媒体比如Netflix、YouTube或者Facebook会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的而不是让你自己做一个有意识的决定。网站的很大部分流量都来自自动播放下一个信息内容。
科技公司总是声称『我们让用户更容易地看到想看的视频』,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商业利益考虑。但你不能责怪他们,因为提高用户『使用时长』是他们现在的主要竞争点。
相反的,开个脑洞,假设科技公司允许你有意识制约你的体验以满足『很好的利用时间』的需求,而不是只让你耗费时间,却没有让你很好地利用时间。
劫持7:频繁地打断vs.礼貌地提供
科技公司知道比起异步接收的信息,即时打断用户的信息更容易让用户回复。
Facebook消息(或者whatsapp,微信或者snapchat)都设计了即时消息提醒,而非如何帮助用户保留注意力集中。
换句话说,打断用户有利于商业利益。
让用户觉得急迫或者有必要社交互动也有利于科技公司的利益。比如,Facebook自动告诉发信者,你看了他的信息,这让你更有回复的意愿。
不过Apple会让用户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已阅提醒功能。
问题在于,因为商业利益原因而频繁干扰用户造成了用户体验伤害。让全世界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每天造成了数十亿的不必要的干扰。这是我们需要通过设计标准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劫持8:将你的理由和他人的理由绑定
app劫持你的另种方式是站在你的角度找理由让你访问他们的app,然后黏住你。
比如,在实体杂货店中,卖得最好的是药品和牛奶,但是杂货店为了最大化购买量,把药品和牛奶放在店铺最里面的货架。
换句话说,用户想要的东西和商家想要的东西是两回事,如果商店真的是为用户服务,它会把用户最常买的东西放在靠前的货架。
科技公司用同样的思路设计了他们的网站。比如,当你想在Facebook上查找今晚要发生的事件,Facebook应用不会让你马上看到它,而会让你先看新内容推送,他们是故意的。Facebook想将你每次使用Facebook的机会转化成你消费他们信息内容的机会。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app应该直接呈现给你想要的。
脑洞:假想有设计规范强制让产品允许只能提供给用户想要的。
劫持9:并不方便的选择
我们不断被告知可以做选择:
『如果你不喜欢可以换其他产品』
『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取消订阅』
『如果你沉溺于一个app,你可以卸载它』
商人们会本能地让他们想让你做的决策变得容易,而让他们不愿意让你做的决策变得困难。魔术师也会做同样的事情。魔术师让观众能轻易选择他想要观众选择的物品,而选择让他不想观众选择的物品却变得困难。
比如,纽约时报网站让你『自由选择』取消电子订阅。但是当你想要取消订阅时,你会收到邮件说让你打电话取消订阅,并且这个电话只在一定时间内能接通。
劫持10:预测失误:『登门槛』策略
还是上文说的Facebook提供了一个『看照片』的弹窗,但如果它告诉你实际上选项是上面的内容呢?
最后,app们利用了用户的无法预知点击的结果来让用户点击。
人们无法直观地预测点击需要付出的成本。销售人员用『登门槛效应』,即以请求用户付出一点无关痛痒的代价为开始(『点击就一下就可以看那个推文被转发咯~』),然后逐步更多请求(『为什么不停留一会呢?』)。事实上,所有的网站都用了这样的技巧。
开脑洞:设想网站和智能手机——人们做出决策的窗口,真正为人们着想,帮助他们预测点击的结果(基于真实数据的收益和付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我的文章顶部增加了『预计阅读时间』。把真实『成本』展示在用户面前,是对用户的尊敬。在Time Well Spent网站,选择是基于可能的成本和收益的,因此人们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而不需要更多额外的工作。
总结以及我们如何修复这些问题
你因为科技劫持了我们的生活而感到懊恼吗?我也是。我列举了一些例子,但是毫不夸张地还有更多这样的例子。想象一些所有的书籍、研讨会、工作坊、培训都在在鼓励这样的科技企业的发展。想象一下所有的工程师每天的全部工作都是在发明新的束缚人的方法。
终极的自由是自由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帮助我们生活、感受、思考和自由行动的科技。
我们需要智能电话、通知、浏览器来充当我们心灵和社交需求的容器,来盛放我们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一时冲动的决策。首先,人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像保护隐私和其他权益一样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