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叶老对记叙文的写作谈了很多要点,确乎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可很多要点依然是写作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如叙述事物需要认识了解事物,唯有下功夫观察事物,且排除一切成见与偏蔽,观察所得的恰与事物本身一样。
且不论是否与事物本身一样,单就观察而言,就是一件难事。我们平时总在学生面前强调要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才能多积累写作素材。可事实上,我自己都没有好好观察过,更没有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如何抓住特点观察,观察注意什么细节,观察展开怎样联想等,都没有进行过具体、规范且有层次的训练,学生写作自然是无法具体起来。真是难为学生了!
茨威格给列夫托尔斯泰的描绘外貌可谓观察的典范: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这里有观察的顺序:脸庞—两颊—嘴唇—脸膛—眉毛—额头—大胡子。且观察抓住特点:脸庞多毛,胡髭浓密,脸膛黝黑皱似树皮等。观察注意细节:眉毛细节,胡子细节。观察有联想:眉毛联想到倒竖的纠缠不清的树根,大胡子联想到卷起的滔滔白浪。有这样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准确形象的描述,人物形象哪有不活脱脱地立在读者面前呢!
然而,初读该章节时,我不觉什么特别。越是反复地读,越是发觉每一句话都是需要咀嚼的。这些内容为何叶老提出至今,依然有其价值存在。看来我还是得慢读慢悟,或许能读懂读透要旨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