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健身中心跑步时听到楼下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寻音望去,只见窗外桂畔河边灯光广场上又搭起了舞台。这里经常搭台演出各类群众节目,这次舞台横幅上写着“2017年狮舞升平贺元宵”的字样。原是醒狮表演。
醒狮,我许多年没好好看了。此刻它就在楼下,我想健身明天也可以,醒狮却不能错过。过了这村就没那店。我没有犹豫地做出了取舍。
我急忙换好衣服跑下楼,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一个个翘首等待着醒狮表演的开始。找了个相对靠前的位置,我专心致志地欣赏起来。就如小时候在家乡村庄里看醒狮队拜年一样。
以前在老家过年时,最显年味的是醒狮队来村里拜年(如今这年味已难寻)。
乡里每个村都有醒狮队。队员多则二三十人,少也有十几人,都是年轻力壮或中年有一定武术基础的男子。他们农闲时没少组织艰苦训练,只为过年时能在乡亲们面前一显身手。
人与人之间的拜年是走访串门,村和村之间拜年是舞着狮带着大部队,敲锣打鼓,声势浩大前去,热闹得十里八村都知道。不像现在发个信息或在各种群说个祝福语就是拜年了。省了不少事,却少了浓浓的年味。人与人的关系疏离不少。
从大年初一开始,各村的醒狮队就开始出发到左邻右村去拜年了。村里的许多孩子跟随醒狮队前去凑热闹,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我极少跟随本村的醒狮队出去。母亲每次都这样说:“呆在村里,有其他村的舞狮队过来,何必舍近求远呢?”
每当听到由远而近的锣鼓声,看到一群人敲锣打鼓地向村里走来,村长就急忙准备一束青菜或树枝,连同一个大红包挂在村里祠堂大门口上,全村能走动的人基本都来到祠堂门口,迎接兄弟村醒狮队的拜年“采青”。
在此先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广东醒狮表演属于南狮。南狮表演有采青过程;北狮的“引狮员”不仅是表演者也是指挥者,但没有采青程序。南狮“狮头”与“狮被”紧密相连,而北狮是分开的,表演时捆绑在一起。南狮头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犷,讲究神似,鼓乐激昂,令人警醒,故称为醒狮。
舞醒狮表演的采青是高潮。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过年时把青高高挂起就是采高青。它比采地青更讲技巧,有相当的难度。
要把高高在上的“青”采到手,狮头和狮被要步调一致,配合默契。一般舞狮头的人要轻巧灵活,舞狮被的要强壮有力。狮子要跳跃起来时,要靠狮被两手抱着狮头的腰托举起来,同时站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上,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采青时狮被要踩在高凳上,狮头又踩在狮被的大腿上或肩膀上。如果还够不着,就还要垒起人墙怕上去。其惊险程度不亚于走钢丝。观看的人只有瞠目结舌,心惊肉跳的份。醒狮队每次都有惊无险地采到青,从没出现过事故,是因平时训练有素。
其实各村是了解彼此的醒狮队员水平的,能根据来者的水平去调整采青的难易度。对水平高的队还会外加点鞭炮为难阻扰,场面热烈,很有看头。
邻村之间如果因山地问题有纷争闹矛盾,过年时醒狮队你来我往地热闹一翻,坐下来喝两杯酒,就都解决了。没有隔年仇。
现在老家那边的村庄都快消失了,醒狮队的拜年就更难得一见。顺德这还能在某些庆典活动中看到醒狮队的表演,实属难得。
再一次见到醒狮,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年味,童年的许多趣事在脑海里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