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阅读打卡2018.8.19
第一章——第五章
针对特定类型读物、特定作家做持续的重复阅读,是一种井底之蛙式的阅读,这种读者永远不会知道井外世界的广阔与多姿多彩。
阅读循环:选书、阅读(阅读时间,听故事,自己阅读)回应(“我好想再读一次”正式讨论,读书闲聊)
三种分享:1.分享热情(喜欢和厌恶),一则故事对一个读书团体的意义,是通过谈话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被逐步界定的。在分享中个人的喜恶就会显现,如果听者与之间意见相左就容易激起讨论的火花。
2.分享困惑,3.分享关联性。从文本中获取脉络建立文本世界。阅读的本质和阅读之乐的源泉就是因阅读而开启自己闸门。
四种表达:一,说给自己听:“把想法说出来”的动机不仅止于聆听自己的内在,同时更希望通过和听众的互动理清自己的意图。
二,说给别人听:把自己的内化,将自己的理解反映给别人。在自我陈述中有三个因素的影响:听众对讨论主题的认知和态度。个人对形势的评估。发言者和听众间语言的桥梁能否搭上线也有程度上的差别。通过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思考力都获得了提升。
三,大家一起来发言:团队中每个成员各尽所能、互助合作时,比个人挖掘文本更有意义。
四,聊出新想法
陈述一部作品的意义就是交代自己阅读的感触。
评论以读者对文本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而向外拓展。
阅读讨论中的只字片语都弥足珍贵,插科打诨也是。这些笑料有时往往出人意料地将我们带入问题的核心。别低估了笑话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评论能力。老师们的职责所在就是帮助孩子们善用这份能力,帮助孩子们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事情,发掘孩子自我表达的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发言,或者解释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