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HS标准
FHS 定义了两层规范,第一层是, / 下面的各个目录应该要放什么文件数据,例如 /etc 应该放置设置文件,/bin 与 /sbin 则应该放置可执行文件等等。
第二层则是针对 /usr 及 /var 这两个目录的子目录来定义。例如 /var/log 放置系统登录文件,/usr/share 放置共享数据等等。
FHS 是根据以往无数 Linux 用户和开发者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并且会维持更新,FHS 依据文件系统使用的频繁与否以及是否允许用户随意改动(注意,不是不能,学习过程中,不要怕这些),将目录定义为四种交互作用的形态,如下表所示:
二:目录路径
cd命令
pwd 获取当前路径
绝对路径:
以根" / "目录为起点的完整路径,以要到的目录为终点,表现形式如:
/usr/local/bin,表示根目录下的 usr 目录中的 local 目录中的 bin 目录。
相对路径
相对路径,也就是相对于你当前的目录的路径,相对路径是以当前目录 . 为起点,以你所要到的目录为终点,表现形式如:
usr/local/bin (这里假设你当前目录为根目录)。表示相对路径实际并没有加上表示当前目录的那个 . ,而是直接以目录名开头,因为这个 usr 目录为 / 目录下的子目录,是可以省略这个 . 的;如果是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则需要使用 .. ,比如你当前目录为 home 目录,根目录就应该表示为 ../../ ,表示上一级目录( home 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 目录)。
三:Linux文件的基础操作
1:新建文件
形式: touch + 文件名(注意,若新建的文件在其他目录中没有权限,需要先cd ~ 切换回用户的 /home/shiyanlou 目录 形式:$cd ~ $touch + 文件名)
2:新建目录
形式:mkdir + 目录名
使用 -p 参数,同时创建父目录(如果不存在该父目录)
形式:mkdir –p +目录及父目录
使用 –m 参数,可以强制设定属性
形式:mkdir –m 二进制数 +目录
3:复制文件
形式:cp +文件名 +目录名
4:复制目录
形式:cp –r(或者-R) +目录名(被复制的目录)+目录名
5:删除文件
形式:rm +文件名
rm – f +文件名(强制删除文件)
6:移动文件
形式:mv +文件名+目录
7:重命名文件
形式: mv +旧的文件名 +新的文件名
8 查看文件
用来打印文件内容到标准输出(终端),其中 cat 为正序显示,tac 为倒序显示
Cat 加上 -n 参数显示行号:
形式:cat –n +文件名
nl 命令,添加行号并打印
-b : 指定添加行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b a:表示无论是否为空行,同样列出行号("cat -n"就是这种方式)
-b t:只列出非空行的编号并列出(默认为这种方式)
-n : 设置行号的样式,主要有三种:
-n ln:在行号字段最左端显示
-n rn:在行号字段最右边显示,且不加 0
-n rz:在行号字段最右边显示,且加 0
-w : 行号字段占用的位数(默认为 6 位)
9:使用more和less命令分页查看文件
形式:more + 文件名
打开后默认只显示一屏内容,终端底部显示当前阅读的进度。可以使用 Enter 键向下滚动一行,使用Space 键向下滚动一屏,按下 h 显示帮助,q 退出。
10:使用head和tail命令查看文件
形式:tail +文件名
tail –n +数字 +文件名
11:查看文件类型
file +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