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腾讯,是qq校园圈,这是一款定位为全国大学生的实名社交社区,我作为华师校园圈的校园大使,主要工作就是拉新和激活,当时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是觉得如果每个学校的通道打通,那这个产品很有前景,而我正在为打通华师这所大学尽自己的努力。在校园圈里,我发现大学生最大的需求是感情,想脱单的、暗恋的、失恋的、正在经历情感纠葛的......我怎么样才能满足这些需求?结果是我把自己定位为月老、情感咨询师、或是一个正在经历情感纠葛的参与者——去匿名表白、去匿名询问建议,去匿名关怀那些失恋的宝宝们……然后我成为了“老司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腾讯朋友,也树立自己的梦想——去腾讯。
寒假通我开始投简历,本来是先找学长帮我看简历,结果学长很靠谱地直接帮我直接内推了。后来就是漫长艰难的等待,正式网申、模拟考试、正式考试——考试没过,没参加性格测试、没收到面试通知,以为自己就凉了,后来了解到可以霸面,就组了一个武汉腾讯霸面团,但我还是犹豫,这里非常感谢给我很多指导的学姐,那日的促膝长谈给了我很大信心,也就是那天交谈完后,我收到了腾讯面试信息。
一、
第一站群面,看面经是为了学一些技巧,群面强调的是合作,不是表现自己。我担任的角色是记录员,开始讨论的时候我第一句话就和团队成员不一样,好了,我可能跑题了(但其实只是每个人思考的模式不同)看到队友反对我居多,我决定放弃自己的思路。我们群面题目是如何设计规则防范黄牛党挂号(可以借助技术和线下手段,从产品设计和运营的角度),团队的思路就从技术和手段两方面展开了,结束后对这个问题我又理了一遍思路,团队讨论的结果是不成熟的,第一、从技术角度只是技术的堆砌,即便是堆砌,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则,而是一个个分散的模块,完整的规则是从用户注册登录浏览下单购买复购这样一条路径走,就像跑步比赛,从一开始跑抢时间,跑的过程中抄近道,跑完后离开跑场,这些怎么裁判?规则是一整个流程;第二、技术和线下是手段、是工具,真正能防范黄牛党的是紧凑充满逻辑的业务流程,就是你先完成一道流程,才能进入第二道流程,比如炒股开户,验证身份证后进入排队视频验证,没有完成,永远不能进行交易。回到问题,我们的线上的身份证实名认证,再加上一道技术手段其实已经能划去一部分投机分子,人脸识别和LBS定位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是否可以综合考虑后两者选一。第三、关于运营,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宣传,遗漏了“推广”,一方面让用户知道有这样一个平台,另一方面让用户知道怎么使用这样一个平台。
二、
第二站单面,我觉得这一面主要是自我介绍,重点是谈论自己的简历,你对自己经历的所思所的。最大的感触是面试官很亲切很温柔,她一直在认真倾听,给了我很大动力去倾诉,最后她问我对o2o的医疗卫生服务感不感兴趣,我回答是我更感兴趣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我想去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三、
第三站单面,进门的时候,面试官就跟我说明了,我不是在复式状态,我是被二面推过来的,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二面不爱我了吗?但凭着我一直以来的积极乐观,“哦,那可能是她觉得我还可以吧!”三面算是最激烈的了,这一面好像面试官统一基调——怼[diss],在diss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了解清楚,感觉不是很好,脑洞没开。后来,我了解到这位面试官其实就是学长把我内推到的那位、看了我简历好多遍的那位、把我的简历批的体无完肤的那位,突然有种兜兜转转又到他手中的感觉(都是缘分!)从问题和他所从事的工作,我猜测应该是微信事业部。显然二面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相信二面和学姐一样,都是我的伯乐,我是真的朝着社交产品的路径学习。
四、
第四站单面,我以为我终于可以见到HR,一晚上激动得没怎么睡,还准备了一些问题的回答,比如要问到有没有男朋友的话题时怎么答,薪资问题怎么答.......一早到场签到,面试的时候发现矛头不对,不是HR,猜测产品总监,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好像不是在考察我,而是把我当作微信用户做用户调研,比如把公众号单独出来做一个app怎么看(传言腾讯在着手准备这样的app),我说我可能会把它当作咨询或服务工具来用,但其实工具的用户黏度是不高的,而且很容易被复制取代,公众号其实也是微信支付下的一个场景,拆出来是不是不利于整体微信支付场景的建设?对直播竞答,我当时觉得可能是互联网行业的昙花一现(昨晚我才做了qq直播答题),直播竞答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流量,但我看不清产品的商业模式,现在静下心想想,我遗漏了一个细节,面试前一天晚上我点进qq直播竞答,我发现很多同学在玩,这个产品是有潜力的,需要运营上的探索,互联网行业热点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所谓热点可能是跟风造成的,思考的时候不要无形给自己设限,互联网一切有可能,考验自己有没有洞察力、耐力、热情和激情。关于朋友圈单独出来的问题,我依然坚持自己原先的观点,去中心化是原则。关于微信漂流瓶,微信在匿名社交方向上努力,我特地再玩了一遍微信漂流瓶,现在点开是直接发语音(很有引导性的设置),我想能不能换种方式,漂流瓶一般是放信的,我们用“海螺”放声音会不会更生动些?不要单纯玩“漂流瓶”这个物像,微信漂流瓶和QQ邮箱的漂流瓶相撞就很有歧义,从这个产品的界面来看,现阶段还像个半保真原型。
招聘平台的状态已经变成了“岗位不适合”,最后一面我有遗憾,不甘心,我依然不敢面对,我在等待被捞起,我在等待面试官给我回复或者是评价,很感谢你们的倾听,很感谢你们在听到那么多天真的产品想法时,忍住没有反驳,还一边认真记录和点头。我在等待,一直在等,在等。
最后有些话,我想对正在找实习的同学们说,不停地参加面试是为了什么?找实习又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提高的是自己的职业能力,还是自己的面试能力?实习是经历积累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工作的提前准备?好了,搽干眼泪,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