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国防大学女讲师徐如燕英年早逝的消息时,我已不再震惊,因为近几年类似的事件实在是听闻得太多太多。远的且不谈,单是我所在的学校,从2011年至今,英年早逝的老师就有4位,最年轻的不到30岁。
想着去年还和她在操场上散步谈心,一颦一笑都在眼前;想着暑假前还找他签字,客客气气笑容满面;想着上个月还见他在教室讲课,抑扬顿挫神采飞扬;想着昨天还聆听他发言,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可是不久就听到他们故去的消息,惊讶得难以置信。一遍遍地问询,一次次的确证,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接受现实。荒山里又多了几处新坟,学校里终究是少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年轻生命接二连三地消逝终究是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接着就听到有人说他们是工作狂,身挑多个班的教学任务;接着就有人说他们进取心强,在教学之余拼命搞教研;接着就有人说他们思想压力大,为上高三拼尽全力;接着就有人说他们透支了身体,夜以继日疲于杂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死者却永远开不了口。身为局外人的我们虽然永远不知道真正的死因,却清楚地知道这些人身前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这些人都是在春秋鼎盛时匆匆凋零!
他们真的走了,轻飘地如同一片在夏季飘零的绿叶,落入尘土化为虚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一切工作一如寻常地有序进行。他们担任的职务有新人继任;他们负责的工作有新人接管;他们教过的班级有新人接替;他们坐过的位置有新人伏案;他们未改完的作业有新人批阅……他们曾经以为的天大事情,在他们长眠以后,都成了浮云,一如他们的人。唯一见证他们曾来过的,只有那些写着他们名字的各类证书。
善于反思的人们虽然没能揣透死因,却深深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于是,我欣喜地发现,校园里热爱运动的人多了,过度伏案的人少了;注重养生的人多了,海吃海喝的人少了;优雅自在的人多了,疲于奔命的人少了……也许别人的死终于让他们明白,人生就是一串珍珠项链,功名利禄就是那一粒粒闪耀的珍珠,生命就是那条红线。只有身体健康,才有红线串珠,成就项链的美丽。
徐飞燕博士真的走了,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0岁。美丽的珍珠散落一地,白发双亲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生命的悲剧。但我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不然,怎会有媒体郑重发文《别靠拼身体来追求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