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狗十三》这部电影,有人说看完如果没有达到共鸣那么你是幸福的。
这部拍竣于2013年的电影,“尘封”五年后,将于2018年12月7日在院线上映,这是一部青春片,讲述的是一个13岁女孩李玩的成长故事。
李玩父母离异多年,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后来娶了继母,还给她生了个弟弟,父亲也许是出于愧疚,一直瞒着不告诉她。
某天李玩放学回来,发现家里多了一条小金毛狗,她本挺惊喜的,当听说是父亲送来的,她立马拒接了,不再那么热情,甚至有些排斥这条狗。
可是小小的狗狗一直跟着李玩,即使李玩狠心的把它关到门外,它还是不依不饶的在门口叫唤着要进去,后来李玩终于接纳了它,还给它取了名为“爱因斯坦”。
很快爱因斯坦就和李玩成了要好的朋友。
一天,爷爷去买菜把它弄丢了,李玩知道后发了疯似的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它心爱的爱因斯坦,爷爷试图阻止李玩,李玩当时正是气头上,失手将爷爷推倒了,导致爷爷受伤,父亲怪她不懂事。
一家人商量后,继母出了个主意,给李玩重新买了一条狗,当李玩从学校欣喜若狂的赶回来,才发现那不是她的爱因斯坦,可一家人合着伙欺骗她,硬说那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生气之下出门了,找到了堂姐的男友一起喝酒,多年没出门的奶奶为了寻她,走丢了,父亲找到她后,又是一顿责备,还把她暴打了一顿。
在父亲的暴力下,家人的责备中,李玩终于服软了,认输了,不再倔强的跟家人做反抗。
父亲打完了她,又开始跟她道歉,无非就是打了一巴掌,再给她一颗糖,治疗那颗受伤的心,可是父亲的做法真的能抹平对李玩的伤害吗?父亲的这一顿暴打彻底的打死了真正的李玩。
父亲在她面前诉苦,感叹自己的不易,说自己压力大的觉都睡不好,让李玩要学着懂事,不要老让他操心,还说“我打你是因为爱你”,想用这些言语来感化李玩,化解彼此的矛盾。
父亲从来都不懂李玩的心思,只是一味地自以为的给她认为的爱,父亲总认为孩子大了就明白了,我现在做的都是为你好,殊不知,恰恰就是父亲以为的爱谋杀了孩子的青春。
就像李玩在选择兴趣小组时,父亲都没有征求她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果断的帮她选择了她最不擅长的英语小组,李玩生气的走了,父亲就给她钱,她以为用钱就可以讨的孩子欢心,可那个时候的李玩在乎的是父亲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很多父母喜欢打着爱的名义,举着为你好的大旗,硬是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的模样,最后,孩子终于不负众望,成为了大人们期待的样子,大人们高兴的到处炫耀,可孩子却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而我们生而为人,难道不就是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吗?
父亲发现李玩喝酒,斥责她“谁让你喝酒的”?可是父亲在和生意场上的一些叔叔伯伯喝酒时,不是还让她去敬酒吗?难道这酒只有在父亲的允许下才可以喝,才算是懂事,乖巧的表现。
渐渐的,她终于明白了成人世界的真相:充满着谎言、虚伪和欺骗,不分是非且自以为是。
堂姐打着爱的名义去追求班上的校草,只是因为班上的女生都喜欢他,所以堂姐也跟着起哄。在长辈们眼里她乖巧、懂事,学习优异,会左右逢源。
继母虽然没有表现出坏心,但也虚伪,在一桌子大人跟前,让两岁的儿子背诵三字经,让众人赞不绝口。
在儿子生日宴上,特意问儿子衣服谁买的?儿子说:爷爷买的,继母说:孩子一大早上就吵着要穿爷爷买的衣服,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孩子多懂事,多讨人喜欢,博得大家的赞美。
李玩的弟弟虽小,可是不管做什么全家人都可以包容,都为之欢笑,即使故意打破了奶奶的头,惹怒了狗狗,(也是因为弟弟才把狗狗送走的)说自己的妈妈是老妖精,他们依旧笑得不亦乐乎。
在他们重男轻女的观念里,弟弟的名字要有意义,要正式的取一个,而当时父亲给李玩取名字时,也就随口一提,而她真的就像一个玩笑一样的存在。
在一次次反抗却被责备、暴打中,她也渐渐妥协:只有活成大人喜欢的样子,你才配得到大人的疼爱。
后来,她终于长成了懂事的“大人”。
不再叛逆,不再反抗,从一开始抗拒父亲让她敬酒,到后来,笑脸嘻嘻的拿着一杯红酒一饮而尽。
从一开始疯狂的找狗,到后来,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因斯坦,也装作若无其事。
从一开始因为狗和父亲大吵大闹,到后来在狗狗死亡时,还能红着眼睛安慰父亲“没事的”。
从一开始因为父亲失信,直接在应酬场合上摔门而去,到后来,大人们即使为她点上一盆狗肉,她也犹豫了一下,顾及着大人的面子从容的吃进了嘴里。
“你看这孩子多懂事啊”,你怎么就知道她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是的,她变成了你们喜欢的模样,你们笑得有多开心,她的心就有多痛?
如你们所愿,物理竞赛她得了全省第一,保送了高中……
成了大人们心中的骄傲,得到了大家的赞美。
可是没有人发现她装作若无其事的离开爱因斯坦后,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的哭泣。
那一刻,她丢失的是一只心爱的宠物吗?
不,她丢失的是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自己。
记得《最强大脑》有一期有个“微观辩蛋”的大叔,大家称他“蛋叔”,在蛋叔第一次上节目挑战前,他就在VCR里说,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把之前未完成的科学家梦想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儿子比他更厉害!
后来,他儿子载着父亲沉甸甸的希望来了,蛋叔的儿子叫李云龙,年仅12岁,微胖的身材,看上去不苟言笑,话不多,和张狂的蛋叔比起来简直不像父子……
李云龙第一次挑战“盲指过天桥”成功晋级。
后来与同样12岁的安德烈挑战“二进制记忆对决”,当对方成功的报出答案后,李云龙却因怀疑自己的排序答案而突然崩溃大哭,甚至哭到撑不住自己的身子,尽管在场嘉宾一度安慰他,但是神色黯淡的李云龙依旧泪眼涟涟。
当时的他真的是高度紧张,紧张到了怀疑自己,他害怕自己失误而让父亲失望,在他的字典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为他输不起,因为他背负着父亲给予的重担。
据蛋叔说,7岁那年李云龙开始接触魔方,8岁就拿了魔方速拧比赛的儿童组世界冠军。他最厉害的是二进制记忆,最好成绩超过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就算是成年人也没人能与他抗衡。
而且他围棋下得也好,3岁半学棋,4岁就能赢业余二段。
父亲说来参加《最强大脑》,他们不玩别人玩过的东西,也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没能成功,希望儿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节目播出后蛋叔的育儿方式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到底是自己的梦想重要,还是孩子的梦想重要”?
尽管李云龙比起同龄人要优秀几百倍,甚至我们一辈子都赶不上现在的他,可是他真的快乐吗?这些光辉荣耀,他真的为之骄傲吗?他真的喜欢父亲为他量身打造的未来吗?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中国家庭的写照?
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反对和固执,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
有多少孩子,在跟父母的交流中,父母压根不愿意听你说话,就一口咬定你不懂事,你错了?
有多少孩子也曾叛逆过反抗过,可最终却敌不过父母的拳头,战战兢兢的妥协?
在家长心中,孩子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说话、做事、学习、选择时,他们才会觉得孩子懂事了、长大了。
可他们却不知道:在孩子心中,变成你们喜欢的懂事模样,其实就是在杀死最真实自己的过程,痛苦但无奈。
hypocritical:伪善,这个影片中重复几次的词语,也是成人世界及许多中国式家庭中最本质的形容词吧。
希望每一个父母的每一句“为你好”的背后是“我懂你”,而不是“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