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程
原本今天的行程很简单,从逊克出发,经瑷珲、黑河,到呼玛,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总是会有一些插曲,也是旅行的一种。
早上六点半,离开逊克,走G331国道。八点半,在转入一条小路后不久,看到了一处“一架山兵团六女知青墓”,进去看了,也与知情人了解了一些情况。同时也了解到附近有胜山要塞,就驱车前往。到了要塞,在外面看了一下,很快就离开了。
十点十七,进入黑河市爱辉区界。十一点十分,到达瑷珲知情博物馆,十二点离开,然后前往瑷珲条约签订地。十分钟后到达,看了一些建筑,瑷珲海关旧址,没有找到签订瑷珲条约的小房子。十二点四十,离开瑷珲,前往黑河。
一点二十进入黑河,在江边观景,看对岸的景色,还看了边贸城,三点,离开黑河。
下一站是呼玛,原本这一段路很简单,却也是横生枝节。下午四点,在行至G331+K3400处前几公里时,就看到前面的山上有烟雾,像雾,又不符合条件,嘴里还说不会是火吧,事实果然是火,电话报警后离开。
六点五十,进入呼玛。七点十五,住下。
一天的行程结束。
二、随记
1、女知青墓,知青博物馆
墓地的标识是“一架山 兵团 六女知青墓”,在G331旁的小路上的又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可以通到江底,墓地就在这条小路的中间的深处一点。
看了墓地,白色的,崭新的,六座墓碑,记录着六位知青的名字。中间还有一块墓志,上面写着一些事情,但是没有更多的信息。六位女知青的卒年时间相同,显然这里面有没有说明的事情。
下到江底,有人在钓鱼,问了,不并不知晓,这时过来了两位老者,就也上前问了,他讲了一些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段历史,对于知青的历史,了解的不多,所记录的内容是他人的对话,可能中间会有些出入,没有不敬和亵渎的意识,只是一种对于相关事件的描述和了解。
过后,在知青博物馆,以及网上幸存者的回忆文章,关于这件事情的描述和记录,与对话所讲的基本符合,因此也记录如下。
老者姓杨,就叫他老杨,今年七十五,当年也在这个兵团,是做木工的,老杨说,兵团用的船就是他和另一个人做的,他两一个做了6条船,当地的满族人叫这种船为“威虎”,坐着划桨。
这里的知青来自是个地方,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这里是兵团的打鱼点。当天出去两条船,打鱼,女知青们乘坐一条船,指导员划船,最后翻船,这些人都落水,有六名女知青遇难,一人生还,生还的是天津人。其中有一人已经上岸,又下江救人,未归,不知道是谁。指导员也遇难。上面的坟墓中有一个是空冢。据说是人坐得多了。
兵团是团一级单位,当时含家属有一万多人,以连为单位,小的有200知青,多的有200,知青总共有两千多人。
生还的女生后来的条件不错,去了美国,09年回来,召集当年的知青,集资,现在的农场也出了资金,提供了相应的方便,重新修建了墓碑。原来只是一个墓地,坟冢。后来这些人也都退了,经常回来,或者是每年都有人来。
遇难时间是一九七零年五月二十八日,最小的是一九五三年,大的是一九四八年。
后来在知青博物馆里,也有关于这件事情的展示,其中涉及到关于这件事情的定性以及后事的处理,在那个时代,有些事情是一言难尽的。幸存者以及一些知青的回忆文章,也说到了这些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了女知青墓,看了知青博物馆,也想了一些事情,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想。知青的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只是知识青年,还包含山上下乡,同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所展现和遗留的事情也不一样,甚至是千差万别。关于知青的故事、文本,有很多,也多是当事人的讲述,但是无法讲这些故事套放在一个模子里,也就是说无法用一个简单词语来描画和说明这样一个群体,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不过这些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不是每一块糖都是甜的。回想起当年的知青们,他们如何看待,理解,解读,他们所经历的这件事。实际上这件事也就只是这件事,与其他无关,但是因为有了这件事,就把这些人关联了起来,而由此之后的事情,似乎也与这件事有关了,成为了这件事的结果,其实他们之间或有联系,但并不关联,而因为有这件事,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标志,而成为了连接。
如果知青经历是一颗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或许每一个人品尝出的味道并不相同,不一定都是甜的,可能是五味杂陈。在现在的时间,这颗糖,已经不是原来的糖了,掺合着后来的风尘,也染上了岁月的浸染。甜,是单纯的、原始的味道,加上了时间的侵蚀和风化,会生发什么,会有怎样的结果,只有个人自己知道。
或许这颗糖就放在那里,没有人会再去触碰它,更不会去品味它,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形状,就放在那里,放着。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会是如此。
知青博物馆,相关于北大荒知青。当然对于所有的知青,这些是他们的事情,也只是他们的事情,对于现代人来说,无法共情,像是一个故事,只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会有吗,不知道。这个故事不是个人讲的,个人只能是故事中的角色。
2、景区和要塞
路过胜山要塞,也想过去看看,到了要塞,上面写着是“要塞景区”。也没有在意,就去了,结果说是要门票。设就怪了,景区和要塞本该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现在却被捏合在了一起,就使得原本纯粹的事情变得不纯粹了,变得复杂了,就好像两种原色混合到了一起,就没有了原色。
要塞是要塞,景区是景区,要塞免费,景区收费,要塞接受教育,景区娱乐心情,捆在一块,可以是寓乐于教,也可以是寓教于乐,反正我提供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博物馆也在景区里,免费参观,景区在要塞之上,景区收费,因此要塞景区也就要收费了。这个推证合情合理。不看景区,也就不能看要塞,要看要塞,就必须看景区,就必须要花钱。那就算了,啥也不看了。
3、火情
四点,还在G331过道上,远看前面山间有雾气样的烟,以为是雾,以为是在远处,最终三路还是把我们引到了这个地方,一看,真的是火,有很大的烟,可以看见火焰。
看到这种情况,只能停车下来,打电话报警。为确定情况,倒车返回去核查,确定无疑。拍照,录像,确认里程碑,是在G331+K3400处,右侧的半山上,就在路旁。四点零五,四点零九两次报警。报警后,接警员说已经转给相关人员,让我保持电话畅通。
现在的季节还好,刚下过雨,还不干燥,另外今天的风也不大,山里好像是没风。
我们正在谈论着这件事,四点二十一电话进来,没听清是什么单位的,问我核查情况,确认位置,然后说他们会尽快派人核查。
核查会有什么结果呢。着火是肯定的了,有烟,有火苗,只是在这个季节里会不会烧起来。如果没有烧起来,核查有没有痕迹,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如果真的着起来了,这件事又该如何处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一切都不知道。
原本这一段路没有什么安排,上午消耗的时间有些多,想着这一段要赶路,以为会有些枯燥,没想到会安排出了这样的一个节目。
4、飒女
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词,查了一下语义,觉得非常贴切。
五点,在一处小憩,这时过来一辆黑A的车。
看开车的像是一个小孩,觉得奇怪,副驾是一位老者,六十左右,也在这里停车休息。车门打开,下来的是一位女士,个子不高,短发,黑色体恤,白色休闲裤,也拿了相机,向着对面描看。远看是一台不错的设备,然后又从后排拿出了三脚架。有范儿,就过去搭讪。
设备不错。
尼康Z62。
全画幅的。
对。机身还行,头差点。
不便宜吧,得两万。
哦,差不多,去年买的,机身一万四,镜头六千,两万。
这是在拍什么。
拍视频。Z62适合拍视频,又专门的处理,还有软件。
是呀。
这边准备走了,就挥挥手,她也挥挥手。随后拍了她两张照片,没有询问,也没有拒绝。很干练的一个人,属于技术派,三十出头。
应该是一家三口,后排下来的是一位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