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来一回,插上翅膀你敢不敢高飞
如果能重返十七岁,那些眼泪你敢不敢浪费
——《重返十七岁》
每次听到这首青春洋溢的歌,我总会思绪万千,想起自己的十七岁……
十七岁时,你的梦想是什么?
十七岁时,我正上高三。闭上眼睛,仔细回想,我的梦想就是在每次考试中能再多进几个名次,考上大学,再也不要为学习发愁。
我的高中,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一年迷茫,两年努力。
高一时,文理不分科,我过得极其痛苦。物理,生物,化学,每次的考试分数都让我十分羞愧。并不是没有努力,我认真听课做作业,但仍不能很好的掌握老师讲的知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和别人是存在差距的。
一次物理课,老师挑学生到讲台在黑板上写题,其中有我。我盯着题很久,迟迟无从下笔。别的同学写好了题回到了座位上,我还是一片空白,再站下去还是不会写,无奈,转身下台。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这题型是刚讲过的例题呀”。直到现在回忆,我还是不知我的理科为何很差,我只能归结为天赋所限。
那时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是中等。因为我的文科还不错,但也不能改变什么,我好像还没有醒来,迷茫,有些消极,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也没有归途。
就这样到了高一下学期,老师宣布了高二开始分文理班了,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学文科的。当时学校每个年级都有重点班和普通班,成绩好的学生在重点班,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普通班。按照成绩划分学生的做法在教育上备受诟病,但在七八线的小城市里,在分数排第一位的情况下,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自然的。高一时我在普通班,旁边就是重点班,重点班里的学生连走路似乎都带着自信,我看着他们,我羡慕他们,在决定了自己要学文科后,我开始希望能够加入他们。
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只要文科成绩优秀,高二时就能进入文科的重点班。我开始努力背书,努力练题。当时离期末考还有一个月,时间紧迫,我鼓起勇气在物理、化学、生物课堂上做数学和英语。放弃听不懂的理科科目,对我来说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后的机会。
高二报名的那天,分班情况贴在公告栏上,面对重点班的名单,我屏住呼吸,慢慢的往下找,终于在快结束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激动立刻包围了我,原来自己也可以进入重点班,虽然排名不靠前,但终于证明了我努力过也会有收获。
高二的班里,每个人都很努力。其中有一个同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真的是我学生时代见过最勤奋的人。班里没有人见过他吃饭的样子,因为我们去吃饭时他已经回来了,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由于餐厅人多,大家都是跑着去吃饭的。也就是一放学在大家跑着去吃饭的情况下,他已经跑着回教室了。我们总是在奔跑的途中遇见,我时常想,他究竟是怎么吃饭的?
这位同学把时间用到了如此极致,自然是为了学习。他的成绩好又用功,是我们班公认的学霸。
高二一学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向优秀的人看齐。学霸同学尚是如此勤奋,更不用说其他同学了。我们班总是最早到教室学习的,最晚回宿舍的。这一点上,我很受触动。我虽然进了重点班,但排名落后,大多数同学比我优秀。比我优秀的人还比我努力,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不想落后太远,只有使劲学习。我也变得和他们一样,早上早一点到教室背书,晚上多做几个题再回宿舍。
良好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高三。相信每个人的高三都一样,做题,考试,不停的做题,不停的考试,三天不来学校发的卷子都能塞满一抽屉。周考,月考,联考,模拟考,考试不断。我不喜欢考试,但只有考试才能找出漏洞。每次考试班级里面都会有排名,为了激励学生,班主任把每次考试的排名都贴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我的情绪随着排名的波动而波动,排名靠前了我受到鼓舞,排名落后了我倍感打击。有一次考试实在太差,在晚上回宿舍的路上我忍不住哭了,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小题大做,但当时的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一切,再也不要考试受折磨了。那天晚上我问自己一句话,到底想不想上大学?答案是想,真心想。
考上大学应该是我十七岁最重要的梦想了,学习是实现它的唯一办法。于是我想尽了办法查漏补缺,比如把错题都抄到本子上反复看并进行归纳,不懂的知识点问老师,买了一个小台灯,晚上睡觉之前再做些题。我想,对于学习,我无法游刃有余,也无法产生乐趣。我只是有一个梦想,尽力地去靠近,必须通过学习,尽管痛苦。
高考,即使过去了好几年,我依然能清楚地记得每一场考试的心情和感受。考完试,我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尽力了,没有什么遗憾。接着,就是等成绩,查分数,报志愿,领通知书,上大学。一切看似简单顺利,但当我回顾这一切时,才发觉自己失意过,迷茫过,好在自己为了心中所想也奋斗过,拼搏过。原来真的像那些励志文章里所说,你生命里最骄傲的部分,是你自己的努力。
又是一年开学季
如果迎着风就飞
你会发现这世界有多美
如果还有梦就追
至少不会遗憾和后悔
愿你的以后生命里
会有很多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