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落日的余晖把云彩和整个天空染成了一片通红。我们正欣赏着这美丽的自然景观,这时母亲走过来说: " 没哼 "(傍晚)红云 "门起候 " ,(明早雨)" 门起 "(早上 )红云 " 没哼 " (夜晚)露。噢 ! 母亲又在说谚语了。
打从我们兄妹们开始记事起,母亲就会时不时地在我们面前说上一句两句潮州谚语。
儿时,我们和众多的小朋友一样,都盼着过年。因为到了过年,除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还可以到处去玩。还盼着过年一定要出太阳,要大晴天。母亲就说了: 冬至 "欧 " (阴或雨), "戏没苏 " (春节晴);冬至 " 按 " (晴), "戏没淡 " (春节雨)。于是,我们就记住了,每年到了冬至日这天,都要观察天气是晴还是阴雨。
还有 : " 淡 " (湿)地出 " 青 " (星),"候老没渐 " (雨下不晴); 日出 " 勾嫩营 " (鸡蛋影), " 候 "(雨)落 " 晒 "(摆)缽子,等等。
这些都是有关气候方面的谚语。除此之外,还有警世通言,为人处世,家庭教育,饮食健身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有时我们在外面玩累了,饿得肚子咕咕叫,吃饭时就有一碗没一碗地撑,这时母亲就会说 : " 典 "(撑)猪肥, " 典 "(撑)狗 " 散 " (瘦)," 典 " (撑)人 " dua 豆坦 " (大肚桶), 要我们别吃太撑了。
有时饭做得不够吃,母亲又会说:好做一人饱,莫做二人 " 妖 "(饿)。
有时学校上完早自习回来,见炉灶上钢精锅还在煮着粥,这边又急着要上学,就时不时揭开锅盖看粥好没好。母亲又说了: " zian 妹媒塞,zian 姆媒 dua " (意守着粥不会熟,守着老婆不会长大)。
还有像: 猴子吾知尾后臭,鸡母吾知鸡 " 咔沤 "(脚臭); 好人好 " 嘎弟 "(自己),害人害自己 ; 有钱 " 啖 " (说)话响中天," 矛 " (没)钱 "啖" (说)话 " 扎 " (闹)死人 ; 茶三,酒四," 踢淘 " (玩)二 ; 会算 " 昧 " (不会)除," 插 "(舀)米 " 玩番自 " (换番薯),等等。这些谚语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除了潮州谚语,还有潮州的俗语,俚语,歇后语等等,母亲也是信手拈来。
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油定量供应,我们当地食油定量每人每月只有三两。因此每次炒菜都尽量省着放油。有一段时间供应的是米糠油,一到锅里 " 嗞 " 的一声就被蒸发掉一半。因此那时的炒菜都是没有多少油星的。父亲在食堂工作,有时会端回一些伙食上的菜,我们都抢着挟这些菜,都说好吃,好吃。母亲就说了 : 吾是 " 心布奥 "(媳妇能)," 捞 "(都)是油朥做伙头!
有时母亲去市场要买什么东西,恰好没买着,回来一进门,嗨!阿公生日 " 嫩 " (蛋)贵 ! 又幽默又风趣。
又如 " 啃菜神 " (芹菜和蒜),食了有钱 " 恳 " (存,藏);
恶人恶人 " 睇 " (缠),恶鬼遇着 " 赛姑姨 " (意强中自有强中手);
" 烧烧面运人个称尻仓 " (热脸贴人的冷屁股);
好子 " 免用给 " (不用多)," 给" 子饿死 " 伯 "(父);
荆州借久 " 嘎睇钙 " (自己的);
毛烧一大缺哩吾知," 满 " (拔)伊一根哩 " 唏者gie " (大叫一声)。
等等,等等。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并且在她刚满二十岁时,为了躲避日本鬼子在潮州的烧杀抢掠,,即随父亲一起逃难到了江西赣南的一个小县城,在异乡生活了五十多年。期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过几次。应该说,这些潮州谚语,俗语,俚语和歇后语都是母亲在她青少年时代就知道并掌握了的。虽然身在他乡几十年,都仍然牢记于心。
有学者说过, " 潮州方言不是土话,而是古而不土,土得通俗生动,雅若锦上添花 " (张惠泽)。" 潮州方言中广为流传于民间的比喻语,谚语和俗语等均甚丰富,既富于生活气息和地方气息,又蕴含丰富的潮州文化内涵 " (风鸣)。也许正是这 " 通俗生动,锦上添花 " 的丰富语言色彩,让母亲记住了这些词语并且几十年而不忘。
母亲热爱家乡的语言,虽然在异地他乡几十年,仍然有着一口纯正的乡音和着这些俗语,俚语,歇后语 ; 母亲更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一切,以致她在七十多岁高龄了,仍随去潮州打工的女儿们回到家乡暂住。为了能 " 落叶归根 " ,老人家甚至留下了遗书 " 今想把骨灰寄回故土,给我一生的思念故乡 " !
母亲去世后,小妹通过回忆,整理,订正,把母亲说过的潮州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抄录了下来,竟然有一百二十四条(还在回忆中)之多!
我不知道当今生活在潮州的人们是否还会说好多好多的俗语,俚语,歇后语。我知道母亲会说,而且是带着风趣和幽默,以致我至今还能记起她说话时的音容笑貌!
我还知道母亲深爱着自己的故乡,不仅今世要叶落归根,还要 : 今世烧好香,保 " 好 " (佑)下世 " 告等 " (到回)潮州做 " 姿娘 " (女人)!
笔者后记 : 小妹很早以前就说了她在整理母亲说的这些潮州谚语,俗语,俚语和歇后语。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内有一篇记者到潮汕某小岛采访后写的文章。其中有与当地渔民的几句对话 " 矛妹佩,矛妹佩 ",记者一看,碗里都有不少的鱼虾之类的,怎么会没菜下饭呢? " 是矛妹(粥)佩! " 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哦!潮州话还可以这样写出来啊! 然而要真正原汁原味的完整表达出来,还真不容易。本文中,我查考了(潮州音字典),然有些口语还是没法准确地表达好。因此有些字,词,句中,用的是近音或者是字母来表达,再表以意思,内涵。
这种写作方式还真不知道是否妥当哈!
作于2017年11月中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