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已经来过很多次了。
第一次来的时候,沙头角中那艘巨大的明斯克航母还静静地躺在水面上,供人观赏嬉戏。
如今新年伊始,再次前来,航母早已完成历史使命,魂归故里。而进入中英街,竟然也取消了十元的边防证办理费,变成了免费之旅。
天下着蒙蒙细雨,夹杂着冷风,原本以为很多人会躲在被窝里逞英雄。没想到,还是低估了水客们的敬业精神。
过关,检查,顺利进入街内。一如既往的喧嚣,普通话粤语此消彼长,掺杂混合,仿佛诉说着几十年前那段不可明说的历史。
都说深圳跟香港类似,是文化沙漠。我对这话不敢苟同。盐田,与香港近在咫尺。梧桐山,深圳河,中英街,在“大逃港”期间,发生过多少故事啊!还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都是发生在这里吗?
也许,普通人眼中的时间,跟学者们眼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黄仁宇先生说1587年是没有意义的一年,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也许有人在那一年出生,也许有人在那一年死亡,也许有人在那一年结婚,也许有人在那一年生子。
这些,难道对个体来说都没有意义吗?
冷风一吹,冰凉的雨水滴在脸上,打醒了胡思乱想的我。我干嘛来了?我是来给两个娃娃买奶粉的,管他什么重要不重要,有意义没意义,我家娃没奶喝饿肚子就是大事,今天我来这里解决了他俩的温饱问题,就必须记在我家的《史记》和《资治通鉴》中。
混在分不清是游客还是水客的人群中,在各个百货店中精挑细选。门外风雨凄凄,屋内却是鸡飞狗跳。
满载而归,在纪念馆对面,竟然发现了一个挂着“香港小食”的推车,不禁感到饥肠辘辘。之前几次来,从来没见香港那边有人过来摆摊。
过去一见,老板娘快要收摊了。一共就车仔面,肠粉,鱼蛋,虾饺,烧卖等几种。
每份都点了一份,一吃,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果然有尖沙咀街头小食的味道。
我是她最后一位食客。
此时,天色渐暗,她也收拾行囊,推起小车,向岗亭的那边走去。街的两边,霓虹闪烁,分外刺眼。
排着队等待安检,思索着中英街这样类似的所谓“边境”到底还能存在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