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注定就是活在大家的世界里。他的同理心是与生俱来,以己推人不是他的习惯,而是他的生命本身。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圣”在他的心境,“圣”在他伟大而壮丽的胸襟,“圣”在动辄“宁苦身以利人”。
我认为,“以己推人”也分三六九等,有其自己的食物链。杜甫毫无疑问站在了这条食物链的顶端。这里不做赘述,只引用中唐诗人白居易《新制布裘》和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做对比依据:
先看白居易《新制布裘》: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白居易《新制布裘》
再来看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岳阳楼》
最后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重点来了:这三首诗,就是以己推人食物链上的,下品、中品和上品。
白居易《新制布裘》是下品,“推身利以利人”,就是自己觉得很舒服啊!那天下受寒苦的人,我希望你们也能有新衣服穿,也能舒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风凉话了厉害了……
杜甫《登岳阳楼》是中品。在看风景的时候,杜甫由自己的不幸想到了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不幸。从以己推人的角度来看,杜甫“以苦身以苦天下人”。
最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上品了!亮点是这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你看,“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实还是第二种境界,就是“以苦身以苦天下人”,如果有好房子,那我和天下寒士可以一起住但这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是惊天雷泣鬼神了,嘿!杜甫说,你们住就好!我住不住无所谓的,我死在我的老房子也没关系……
可见,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真的是“圣”在他的心境,“圣”在他伟大而壮丽的胸襟,“圣”在动辄“宁苦身以利人”!从这三首诗里,我也剖析了,同样是“以己推人”,其实也是有分三教九流,你如果站在了上品、食物链的制高点,那你就是圣人。从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杜甫,因为这实实在在抓住了世世代代老百姓的心。幸乎!“诗圣”活在历史中!因为,在如今这个键盘侠横行霸道、套路层出不穷的年代,“诗圣”是绝对会被骂成“圣母”!他的情怀不再是情怀,就是一碗鸡汤……幸乎!
最后还是活得洒脱一点,不去想什么能不能做圣人。以己推人还是很值得学习,学的是同理心。引用程郁缀教授《缀玉小集》的话作为本文结尾,只求做个能够以己推人的“好人”:
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说,所谓“好人”,就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华夏民族的功臣王选则退一步说,“好人”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想到别人,这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很浅显的道理,但做起来确实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