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目
来源∣小舟学堂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触动心弦。
——《请回答1988》
01
13岁那年,我读初一,开始了我长达十年的住宿生活。大概因为年龄比较小,宿舍十人,有七个人每天晚上夜自修回到宿舍,都会固定打电话回家,跟家里人聊些家常,大致内容就是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上课老师这么这么的,身体哪感觉不舒服,家里弟弟妹妹在做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事。
那时的我没有手机,每天晚上都会坐在床上听他们在电话里聊些什么,其实我并不觉得羡慕,只是在那三年的时光里,所有的难过,委屈都会让自己独自承受,虽然这也因此使我十分坚强独立。
有时自己也会抱怨妈妈为什么不会因为想我,想打电话而给我台手机,但是那时倔强的我,因为不善表达而独自一人犟着。
到了高中,有了手机,却习惯了一个人,仍旧未曾像其他舍友一样每天亦或是两三天跟家里人打电话,其实,我总是在等待,等待哪天晚上回到宿舍,能在未接来电里看到妈妈的号码,但却总一次次落空。
这种等待慢慢演化成一种一个人的比赛,似乎主动的那一方就输了。那时的我不知道,这种倔强的等待背后是对爱的一种更加强烈的索求。幼稚的我为了赢得这场比赛,只要身体有一丁点不舒服就会告诉妈妈,然后在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期待妈妈能主动打给我。
然而,我总是输的一方。
在爱里互相不懂得表达,彼此都在等待对方主动的这种情况不只有在爱情,友情里会出现,在亲情里也同样会出现,只是我们好像习惯了亲情的平平淡淡和理所应当,却不知,在这种相互的等待里,流露出的是对彼此更热烈表达爱的渴望。
之所以说的是“互相”,是因为自己某一天在跟妈妈吃饭的时候,假装不经意地问她为什么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说,她很委屈地问我,为什么也不打电话给她。
这场一个人的比赛终于在我的暗自窃喜中结束了。
原来,对于妈妈跟女儿来说,哪有什么爱的分量谁轻谁重的比较,只不过是在比较双方谁更加傲娇罢了。彼此对彼此的依赖都是相互的,在自己对她的爱很依赖的时候,不要忘记对方也一样依赖着你的爱。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可以通过很多事情的折射慢慢显示出来,当我们某一天忽然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看到这个折射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初的少年已经长大了。
02
上了大学,宿舍一位室友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她奶奶,开口第一句便是“阿嫲!阿嫲吃了吗?”接着便一一跟奶奶报告自己吃了什么,语气里满是幸福。每次听到她喊“阿嫲”的时候,自己也会跟着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在平平淡淡中,这些小日常会成为自己生活的光,温暖着你,
自己在一次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都在外面上学、工作,小时候觉得吵闹,拥挤的家显得好冷清,每个房间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上面披着防尘套,高中的笔记本安安静静地排列在书桌上,笔筒里的笔也不再凌乱散放着,鞋架上的鞋子也变得稀少,浴室的毛巾只有一条湿哒哒的挂着,那两瓶家庭装的洗发水、沐浴露似乎一直都用不完......想起小时候跟姐姐弟弟抢厕所,争着冰箱里的酸奶,连沐浴露要哪种味道也统一不了意见......
我们日渐长大,渐渐越“飞”越高,越走越远,那个充满我们年少回忆的家一直还在那,那个看着我们长大,看着我们离开家的女人,不知她能否适应,能否习惯这种突然安静下来不被烦扰的生活?我们好像都忘记问妈妈们这个问题了,甚至忽略了她的感受。
没有了我们的吵闹,不用每天给我们做饭,不用催我们起床,不用督促我们学习,上班,下班,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生活该是很美好的,可是我们都忘记了,当她下班一个人回家吃饭的时候,该是特别想念我们的吧。
当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开始每天卡着饭点跟她视频,一起隔着屏幕吃饭,聊天,偶尔也会把自己的脆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听着她讲道理,寻求安慰。在妈妈面前,坚强不是必需品,彼此保护着彼此,知道彼此的脆弱,才是一种陪伴吧。
我开始慢慢体会到室友喊“阿嫲”时的幸福。回过头才发现,那个傲娇、倔强、不懂表达,故作坚强的少年长大了。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追求爱情,享受友情的时光里,把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容易被忽视的亲情也“轰轰烈烈”、快快乐乐地安排在自己的青春里。
我想我就是在这一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年轻的我们总会搭上一辆离家的列车,而我们似乎也总习惯了那份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情,它没有爱情浪漫,没有友情肆无忌惮,但别忘了好好去经营它,这样它才能幸福又浪漫。
【小舟学堂】
进步青年聚集地
面向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技能学习平台
拥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办公软件、PPT模板、PS教程、摄影教程等资源,总量超过10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