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众平台发了一个语音,问你原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又是什么样的人。后台有朋友留言说,在高中的时候幻想着大学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绩好,人缘好,参加各种活动,当到某个组织的老大……
大学之后也努力的像预期的那样靠近,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大学生发现这一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开始发现并非那样才算优秀。现在开始慢慢的离开群体活动,开始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希望以后能感激现在的付出。
关于他的故事,我说你会感激现在的自己的。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和他想的一摸一样,对所有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别人都挤破了头,想加入的学生会,因为学长的推荐和文笔不错被直接选入。加入后,每天拿着相机到处拍,老师也很喜欢写的稿子,每次不用太大的改动就可以直接发布。
但是每天这样拍照片、写稿子、改稿子、稿子的内容也不是我最初想的那样。写的新闻稿越多我就越迷茫,甚至自己都开始讨厌当时的自己。
慢慢的部长再分配任务开始找借口说,在上课没时间什么的。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默认了我的退出。
留言的这个男生我无法对他说他的经历我感同身受,但我有和他相似的经历,懂得他说的那种状态。
还有另一位朋友的故事,他以前想成为的人和现在的自己几乎是一样的,言行一致、内心强大、且是将自己想法付诸实践的人。回头看,这么久依旧是个内心纯粹的人。
我给他回复说,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我一直对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生活’ 这句话深信不疑。以前那些你不经意间的选择都会是你日后生活的体现。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和那位同学一样,变换方向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相对的也没办法和以前的那些小伙伴一起活动。
在大学生活中,别人在打游戏、看韩剧、你在画草图、修图就是不合群。一个人是很孤单,但是还有很多和你一样孤单的人,这样想你就不会孤单了。
每次别人说我不合群的时候,虽然心里有点难过,但是就会自嘲,我从小就不合群啊。
小时候,其他的女孩子都在玩过家家,我妈喊我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我不去。躲在屋子里,看我表哥和表姐送给我的中学生阅读,那时候也不懂,就是觉得那些配图比过家家有意思多了。
选文理科那年,在我家周围和我一样大的姑娘都报了文科,就我选择了理科。所有人都说,哎呀,姑娘家学理科很吃力的。但是我爸妈知道,如果强制性的让我读文科,那我就毁了,我对文科一点都不感兴趣,地理永远的59,学了59,不学也是59,就是这么的戏剧。
大学了,因为离家远,只有寒暑假才回家,有时因为其他的事情,一个暑假在家最多也就待一周,我妈每次说看到邻居家的姑娘一周回一次家,每次来了走了,就会很难过,也不敢告诉我,就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掉眼泪。
我家周围,我是唯一一个在省外念书的人,每次有人问我你现在在哪,我说长沙,都会说这么远。
我知道,这三个字背后的含义,意味着我远离父母的庇护,受了委屈也没有人说,更重要的是我不能常伴亲人左右,每次坐上离家的车,看着我妈那种依依不舍的眼神,觉得自己真的是挺不孝的。明明知道他们的期望,却装作不知。
如果没有选择出来读书,也许就不会遇见优设、造哥,就不会遇见现在每天不得不看我码字的BBB,就不会录电台,不会……也许现在我还是那个因为总是被人说是娃娃音而讨厌自己声音不敢说话的姑娘,,我也不会遇见懂我我碎念念的你们。
至少,现在的生活是我喜欢的。没有违背我的心,我还是我自己。这是我的选择,我心甘情愿。
王尔德曾说过 :做自己吧,因为其他人已经有人做了。
因为最近很迷茫,所以就去找了我的老师。听完我说的描述,他很惊讶,说你年纪轻轻,还这么早,怎么就给自己限定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路谁都看不清,想做什么就勇敢的去做,做你自己,才会越来越好。
做你自己,才会越来越好,就像做自己喜欢的才会越来越有动力。
勇敢的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吧,因为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