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玺院士——院士从小家庭情况并不好,他是一边上学一边在烟台代课,挣学费。后来老师说让他去买一本《中国铁矿质》太贵了,16块钱他说虽然买不起,但是借钱也要买。而我们今天买书已经不再有负担,但却不如他们那时候珍惜。想一想他当时遇到的困难,放在自己身上,是没有勇气去挑战的。被他们不断挑战自己,艰苦工作的精神打动。一直在给我输入能量。
王世珍院士——出生在书香世家,他说受母亲的影响很多就是很喜欢用功读书。刚才也提到了,他忽视了体育美育等也受过这些苦。这一部分我的感悟是,体育非常非常重要,能专注读书也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院士好像是没有的。院士说要打好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要深度要够,我觉得和今天这点也要足够重视,要让自己的专长足够长,最好能建立护城河,去想自己的话,好像很惭愧。作者也提到念几本教科书是不是有局限的要学会一套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之前的院士提到老师让他们写总结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我觉得作为个人也要去及时总结自己学习的方法,比如说现在做作业的方法,把书通读了之后,去抓住重点再做作业就会提高效率。
那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加强,如果理解能力强了,看书速度自然就会提高。而积累理解能力的方法就是一开始只能用笨方法,多读。
最后院士还提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感性认识可以飞跃为理性认识,就是他说的一个具体的事情,就是做科学实验的时候要每一步都记录真实记录下来。讲到了做复盘,复盘也要还原自己的真实情况,然后这样的复盘才能跳出来去,反思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改进。
王阳元院士——院士提到要热爱体育运动,我觉得这是我看到的几个院士当中唯一一个对体育提及的院士,所以非常有好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还可以锻炼意志,现在也特别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作者提到,如果能改变一下的话,就是少一点政治运动,行政事务多做研究,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老师给我讲,他说现在的老师,如果能单单教课给孩子改作业是最幸福的了,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院士提到他们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昌平200号图书馆的灯光常常亮到黎明,他们和同志们一起,已连续作战,每天到凌晨三四点的情况。我也很受鼓舞,就在想是什么驱动他们有这样的热忱,而现在的我只是来看书学习他的一些思考方法学习方法,还应该那么矫情吗?
王志钧院士——院士在分析他们村的小学教学水平也很高的时候的一些视角也值得去学习,因为有大小地主10多家,前清举人两名,日本留学生6名,因为他们的孩子也要上学,所以小学办的也很好,所以他自己当时也受益了。他说人生有许多偶然,偶然却能铸造人的命运,我也也深有感触,所以人应主动为自己选一片亮光。
他提到逆境商数,我觉得就像今天说的resilience,坚韧才是一个人最终能成功做成事情的必要条件。坚韧不拔的人他内心是笃定的,态度是乐观的,我觉得目前能让我做到这些的就是要持续的给自己输入能量,多读书,运动,冥想。
王补宣院士——王补宣院士说别人看他一直像走马观花似的,从动力系到化工系又转到电力系,就像万金油一样来回转,其实是许多人不理解,他认为是万变不离其宗,他始终在围绕着基本的东西没有变。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他独立思考的体现。
还有他提到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点就是要当写演讲稿或者讲稿时,要先让外行人听一听,这样的话,会给他带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我觉我自己也可以用起来。写感悟也好,写作文也好,都要尽量的把你自己想明白的东西说的越简单让别人容易理解越来。
王育竹院士——他小时候养成的一些品质,比如,在深夜和清晨静思知道静以致远的含义,所以才会那个时候养成了一些独立思考的习惯,他的价值观,待人坦诚,不阿谀奉承也值得学习。
看完院士关于中国贝诺尔奖的思考,他说他虽然投入了原子钟这些技术的相关研究,但是他为什么当时就没有那种强烈的攀登顶峰的精神呢,他在反思的时候,我觉得很客观,今天也可以用起来反问自己,有时候我们做不到一些事情,会被一些陈旧的东西去绑架自己,甚至看做到的人也不屑一顾,其实也是没有那种强烈的攀登顶峰的精神。比如说要有目的性,甚至功利一些。因为很可能我们对自己说不要那么功利,目的性不要那么强,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给没有那种强烈的攀登顶峰的精神的自己找借口,我们还是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