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一直抬头在看月亮。对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来说,这一切并非是远离故土,反而是在寻找归宿。
——写在前面
今天下午读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在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过关于它的一些故事和传说,最著名的一句话当属“是低头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还是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这是在谈理想与现实。但是看完之后我却一点没有那种受到启发的通透感,那种觉得精神高潮的快感,恰恰相反,它让我很压抑、很难过。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渥美满的生活,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看完书以后我粗略的了解了一下高更的生平,大概和书中描写的差不多,但是斯特里克兰更加极端与狂热,我想大概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为了追逐理想可以如此的牺牲自己,也不惮于牺牲别人,而且我相信在他看来,牺牲这个词用的是不对的,这大概也是我们会对斯特里克兰这样的人物高山仰止的原因。
其实我特别不愿意用“理想”这个词,因为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理想这个词已经被用的烂俗了,在我印象中毛姆也没有用到这个字眼,这本书成书于1919年,也许那个年代,理想也被用的烂俗了吧。
读每一本书的时候,自然会被读书时的状态和心境所影响,最近高兴,读起来就会兴高采烈,哪怕悲伤的桥段也显的有悲剧的喜感,最近失落,读起来自然黯然神伤,哪怕是最幸福的日子也透露着生活的不如意。
书中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有斯特里克兰的影子,斯特罗夫是个矮胖的艺术评论家,他最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就是他的理想,他为了她可以抛弃一切尊严,做出一切妥协,付出一切心血。而斯特罗夫的太太则执着的爱着斯特里克兰,为了和他走,不惜离开自己的丈夫。说到这我多说一句,我向来认为,女人,或者说绝大多数女人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跑了。但是这种感情是经不起情欲的冲击的,当爱情真有一天降临的时候,这感情就脆弱的不堪一击。也许因为代价太过沉重而不去舍弃原本的感情,但并不代表这感情无坚不摧。
斯特里克兰的第二任妻子叫爱塔,这是一个抱着“我是你的女人,你去哪我去哪”的观念的妻子,是塔希提岛的一名土著。斯特里克兰是她的理想,在他得了重病后不离开,陪他走完辉煌艺术人生的最后一程。
斯特里克兰放弃了他原本拥有的一切,向着未知的前方前进,他只是说,我必须画画。毛姆在书中探讨过这样做是否会后悔这个的问题,但他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怎么看待生活的意义。
怎么看待生活的意义?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的大多数人活成的并不是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而是我们应该活成的样子。当我们活成了应该活成的样子以后,就没有勇气追寻那个想要活成的样子了。
说真的,我特别羡慕那些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人,他们有那样的能力,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更有无以伦比的勇气。有时候我们都会这么安慰自己,他又他的优点,我有我的优点,各有长处,没法比较。当真没法比较吗?不,能比,我们比的应该是,寻找到做什么可以满足内心诉求的能力,应该是想要做成这件事的意志力,应该是跳出固有思维、斩断羁绊的勇气,更应该是在做的当中既享受快乐又享受痛苦的精神力。
想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浪漫,需要我们既投入又超脱的看待自己,需要跳出第一人称视角,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审视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要分明拼尽全力才能平庸此生,却还一直骗自己平凡可贵。那不美,更不浪漫。
如果后会无期,愿你死得其所。